毕节岩原鲤鱼苗繁殖场
-
面议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支流、云南分布于金沙江等,多见于江河中底质多岩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乐山、重庆丰都。
岩原鲤体厚、体腔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6克、脂肪4.5克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特别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名贵食用经济鱼类。
岩原鲤的个体大,大个体可达5千克,生长速度一般,杂食偏肉性饲养饵料耒源广而对人工配合饲料利用率较高,病害少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于我国绝大部地区的池塘、湖泊、水库、集约化等途径饲养。
根据岩原鲤的自然生活习性,改建生态模拟池,将岩原鲤过渡暂养,再转入专养池驯养,使驯养成活率显著提高。通过人工调控,使孵化水温保持在22-24℃的范围内,大大提高了孵化效果。
岩原鲤(学名:Procyprisrabaudi)为鲤科原鲤属的鱼类,俗名水子、黑鲤鱼、岩鲤、墨鲤,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在长江上游渔业中,经济价值较高。产量不高,但它具有体腔小,肉原质嫩,味鲜美等优点,为人们所喜爱的经济鱼类。随着长江上游支流筑坝闸的增加,阻隔了岩原鲤迁徙至产卵场的通路;再者高强度捕捞,尤其是大规模的电捕,对其资源的破坏极为严重;加之沿江工厂污水排放造成水质恶化等致危因素影响,而本种鱼类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群体得不到及时补充,故群体正趋于逐年减少。
岩原鲤体长为体高的2.83~3.21倍,为头长的3.88~4.66倍,为尾柄长的5.18~6.42倍,为尾柄高的6.45~7.57倍。头长为吻长的2.57~3.61倍,为眼径的5.04~5.86倍,为眼间距的2.47~2.89倍,为尾柄长的1.22~1.76倍,为尾柄高的1.51~2.0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8~1.47倍。
体侧扁,呈菱形,背部隆起成弧形,腹部圆。头小,呈圆锥形,吻较尖,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唇厚,唇上有不大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小鱼则完全没有。须2对,后对比前对略长,鱼眼径约等长。眼大。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臀鳍刺均特别强壮,后缘有锯齿。背鳍外缘平直,基底长,分枝鳍条为18-21;背、腹鳍起点相对。胸鳍长,末端达腹鳍起点。头部及体背部深黑色或黑紫色,略带蓝紫色光泽,腹部银白。每一鳞片的后部有1黑斑。尾鳍后缘有1黑色的边缘。在生殖期间,雄鱼各鳍为深黑色,头部有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