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书画拍卖,书画市场价值
-
面议
值得补充的是, 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 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为墨, 颜料, 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 经过长时间氧化,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 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 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 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 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 总之, 材料是鉴定的基础, 在鉴定过程中, 应严谨对待, 不可轻视。
在书画艺术品投资中,我们应以“名、真、精、新”四字标准来选藏或投资作品。看作品的作者是否有“名”,这就要熟悉中国美术史和近现代美术史,比如五代的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元代的赵孟頫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代的“明四家”———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及陈淳、徐渭、张宏、陈洪绶、崔子忠、吴彬、仇珠、文淑、薛素素、马守真、张路、蓝瑛、张瑞图等。
名家书画的销售有的以幅为计价单位(幅是指常规幅面,即不小于4尺3开者),有的则以平方尺为计价单位。所以同一位名家的作品,幅面越大,其价值越高。如幅面小于4尺3开的小品,其价值就不能与常规幅面的书画相提并论。
每位书画家一生都有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一是已经形成作者的风格;二是能反映其应有的艺术功底和艺术水平;三是不敷衍草率。画写实和工笔的青年为鼎盛期,写意画中年和晚年为鼎盛期,从中把文化内涵和阅历以及笔墨表现地。如赵孟頫之力倡复古,以书入画,诸法俱备,“点”化神奇;倪瓒之枯笔意写,逸士风流;沈周之苍劲生辣,格调高古;文征明之笔法,书卷潇洒;唐寅之清秀明丽,才气过人;董其昌之幽深淡远,禅气淋漓;八大之笔势惊人,超然物外;石涛之搜尽奇峰,妙法自然;郑板桥之参差错落,书画双绝。上述众家无一不以自己特的面貌技法屹立史册,一个画家的画风就如同一人的音容笑貌一样,所以熟悉他们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书画变迁,流派演变,特别是对名家做一点研究,对提高辨伪将大有帮助。
题款多为作者创作后的署名和记录的创作时间(下款),以及为谁而做的被赠予人的姓名、称谓以及赠言(上款),通常作者的署名具个性特征。如清代画家吴昌硕,早期作品多署“吴俊卿”,中期多署“吴昌硕”,晚期多署“老缶”。在鉴别中国画作品的真伪时,分析款识的书法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绘画本身更重要的一环。因为实践证明,画与字的造伪,后者比前者难度要更大些。看印章要看篆刻的水准。一般来说,书画家的印章多由篆刻家(或书画家本人)所作,其篆刻的艺术性相应较高。其次,要看印章内容,多数画家在不同创作时期往往使用不同的印章,有的作者钤印位置往往也有自己的风格。其三,要看印泥质量和呈色,书画家钤印所用印泥一般质量较好。另外,距今年代越久的印章,其印泥色泽相对较暗些。
画家的艺术成就奠定了画家的艺术地位。比如八大山人朱耷,他所创作的画古怪、气氛冷峻,大多数是隐喻画。主要传达一种心绪,这种心绪隐喻画与有所指的政治隐喻画有所不同,它更富有美学意义。他的画主要是水墨花鸟或山水,虽学习董其昌的绘画笔法,但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艺术成就、没有俗套,自有创造,清代后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都受到其影响,故八大山人的真迹现今市场价值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