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供应杜英杯苗
-
面议
播种管理、苗床管理
春播应在3—4月进行。播种方式采用撒播,用手均匀撒施,种子不能重叠。播种后筛火烧土覆盖,覆土宜薄,直到看不见种子为好。然后用稻草覆盖畦面,后用莲花桶均匀浇足水。秋冬播种子可随采随播,不进行催芽处理。播种后,晴天每天早晚用莲花桶均匀浇水各1次,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不积水。阴天观察土壤情况而决定是否浇水。播种后15d左右,当20%以上的种子子叶出后,要及时揭去覆盖的稻草,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溶液均匀喷雾1次,隔15d再喷雾1次。
山杜英从播种到子叶出土需要经历1个月左右的时间,种子子叶出土后,要早间苗,确保小苗移植的成活率。第1次间苗要在苗高4~5cm时进行,去掉弱苗保存强苗。山杜英种子子叶出土后,晴天每天早晚用莲花桶均匀浇水各1次,阴天观察土壤情况而决定是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发现有积水,要及时排除。苗床期间有杂草要及时清除;有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小苗移植管理
播种后,要整地配制营养土进行装袋。营养袋规格10cm×15cm,营养土采用70%黄泥心土或园土、15%河沙、15%火烧土均匀混合。营养袋装满营养土,排列在整好的畦面,每畦:行放10~12袋,列放100袋。当75%以上的幼苗出土后,开始把幼苗移入营养袋,再用透光荫网搭建荫棚遮荫。晴天每天用莲花桶浇水1次。保持营养袋土壤湿润不积水。移植成活后施0.5%复合肥水,每月1次。小苗上袋成活15d后拆除荫棚,并及时清除杂草。
杜英是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根系发达,树干坚实挺直,抗风力强。它在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土中生长十分迅速,病虫危害少,被砍伐后,伐根萌芽更生能力也,经过二三年又可成树,因此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杜英以播种繁殖为主,它的花期在6-8月,果期10-11月,核果圆锥形暗紫色。一般采种后即播种,也可将种子用湿沙层积至次年春播。幼苗期可于夏季追施薄肥几次,第二年春季将幼苗分栽。小苗移栽时要带宿土,大苗移植时需带土球,并适当疏剪部分枝叶,定植后成活率。
山杜英又可以称为杜英、羊屎树、胆八树、杜莺,杜英属小乔木,注意分布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树木可达 10m高,4 ~ 5 月开花,8 ~10 月结果,可作为一种速生常绿阔叶商品用材树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山杜英作用、生长特性、扦插技术、移栽苗木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山杜英之所以受很多绿化人员的青睐,主要是其抗病能力强,生长姿态优美,当气候温暖湿润时,非常适合这一树种的生长。山杜英根生长非常快,比较耐修剪,树尖呈现为塔形,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种植时对*壤要求不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分析在生物学方面的特性 山杜英树皮属于深褐色,用手进行触摸比较平滑,其枝叶呈现出红褐色;其叶薄革质,而且单叶互生,叶的比较渐尖,其基部呈现楔形,叶子的边缘呈现为钝锯齿;叶片上没有毛,呈现为羽状脉,主脉还会高高的隆起;两性花,花瓣黄白色,有 5 片萼片,萼片都是披针形,叶片外面还会被上一层短的柔毛,叶片的边缘有白色的细绒毛;花期可以达到6 ~8 个月,结出的果实是椭圆形,暗紫色。
杜英生态习性
杜英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性稍差。稍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适生于酸性之黄壤和红黄壤山区,若在平原栽植,排水良好,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对二氧化硫抗性强。
产中国南部及贵州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均有分布。日本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琉球。生长于海拔400-7米,在云南上升到海拔2000米的林中。
苗圃建设
杜英幼苗期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大,不喜光照,喜欢阴湿环境。因此在育苗过程中,一定要科学选择苗圃地。通常情况下,苗圃地应该选择光照时间较短,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丰富,耕作层深厚的旱地作为育苗地。播种之前要对育苗地进行全面的清理深翻,深翻深度控制在30~4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在清理过程中,要将苗圃地的杂草和石块清理出去,并施入充足的底肥。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饼肥100kg,磷肥6.7kg,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到3000kg。对于连续进行杜英育苗的苗圃地,每亩还应该添加硫酸亚铁10~15kg,对苗圃地土壤进行全面消毒。施肥应该结合整地一起进行,将肥料混合均匀后,一起施入苗圃地,随土壤深翻土壤下。苗圃地深耕细耙之后做床,苗床高20~25cm,宽120cm,苗床之间还应该预留步道,步道宽3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