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单位
-
¥10000.00
该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该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是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它能准确定位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出两化融合实施目标,有效规范和控制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并跟踪评估实施过程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以及新型能力是否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求,终帮助企业在其发展战略框架下实现两化融合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有何不同?
都是一套管理体系,可相互借鉴。区别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属于战略层面,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都侧重于某一领域,其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目的在于规范特定领域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在逐渐深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然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以满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求。
评估产品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实施情况,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以及智能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此外,还需要评估产品在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方面的实施情况,包括是否建立了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否实施了供应链的网络化管理等。
除了对产品的深度解析外,两化融合认证GB/T23001-2017还可以衍生一些其他相关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和创意。
例如,可以探讨两化融合对于企业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还可以讨论两化融合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作用
1、政策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31个省份以及10余家央企集团共出台近360项支持政策,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各地通常都有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因此越早进行贯标工作的开展,从地方将获取更有利的资金、资源支持。
2、评定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工作作为工信部的立部之本,是工信部未来长期KP考核指标,各省、市、区、县经信委、经促局、经贸委所有政策性项目都将倾斜性支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通过企业。
3、管理提升:引导企业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职能制造等技术与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变革有机融合,探索信息时代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
4、品牌价值:企业两化贯标属于企业管理体系贯标,既是两化融合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对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价值。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具有以下的应用效果:1)是组织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了组织的全部活动,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规范两化融合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从而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明确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可为组织战略执行和闭环管控提供可执行、易操作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可系统规范组织两化融合管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全面引导组织实现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速中国产业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