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市场价,书画市场价
-
面议
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材料指的是书画家创作以外的东西. 具体分纸(绢)质, 墨色, 颜料, 印泥四部分. 表面上看, 这四点没有多大学说. 其实不然. 特别是在鉴定远古书画作品时, 材料的区分可以直接对某些膺品作出科学的论断, 无须深入. 比如一幅明代的书画, 如果发现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纪, 或者是新的, 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 要知道, 古人是不会用后人的东西。
值得补充的是, 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 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为墨, 颜料, 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 经过长时间氧化,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 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 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 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 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 总之, 材料是鉴定的基础, 在鉴定过程中, 应严谨对待, 不可轻视。
作品的时代气息, 是证实作者生活年代, 活动场所的前提. 我们知道, 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 同一个时代, 不同的地域, 都活跃着不同的书画流派. 所以, 当熟悉了作品的时代气息, 就可以深入分割研究不同地域的不同流派, 二者前后融会贯通, 从而达到鉴定的真正目的. 笔墨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的法宝, 也是鉴定的必经之路, 鉴定书画时代气息以笔墨入手。
作者的个人风格, 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 每个书画家在不同的年代, 会出现不同的个人风格. 如果把某个书画家某个时期的风格, 作为鉴定这个书画家作品真伪的依据, 那就大错特错,容易进入鉴定的误区, 出现误判! 当然, 在没有完全熟悉书画家不同年代的风格时, 可以先找自己熟悉的那一段风格, 采取灵活推理的方式,进行分析. 推理不是凭空想像,而是对笔墨的探索,缘由,理解, 分解。
在书画艺术品投资中,我们应以“名、真、精、新”四字标准来选藏或投资作品。看作品的作者是否有“名”,这就要熟悉中国美术史和近现代美术史,比如五代的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元代的赵孟頫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代的“明四家”———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及陈淳、徐渭、张宏、陈洪绶、崔子忠、吴彬、仇珠、文淑、薛素素、马守真、张路、蓝瑛、张瑞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