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初三男孩子心理咨询
-
¥600.00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焦虑不安,莫非遇到了的心理矛盾?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做了一些分析和推理。
为什么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会对光线如此敏感?
结论是:类似这样的孩子有抑郁和焦虑倾向,伴随严重的强迫思维。
其异常表现,是因长期压抑内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无忧无虑,但对一个懂事的孩子,稍有一点挫折,就会多愁善感。
事实上,前面有不堪重负的学业压力,后面又有父母期待的眼神。看着父母含辛茹苦,这个懂事的孩子,怎不心疼!怎不想用好成绩回报他们?
可自己无能为力,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因此陷入了严重的自责和精神内耗,使其无法集中注意投入学习。
当孩子提出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找到的心理老师进行疏导。
说明他已经面临着不堪重负的压力,但他还是没有选择回家,因为不忍心看到父母失望和痛苦,只能用理性继续压抑自己的本心。
这必然让问题更严重。越压制,负面情绪越爆满,导致神经高度敏感。这种情况,还能静下心来学习吗?
或暂时请几天假,回到自己家,才是好的自我保护。
可为什么有的孩子一路高歌,而有的孩子却一蹶不振?
除了现实环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幼小心灵缺乏正确管理压力和情绪导致的,即茧自缚导致的。
自己想表现好,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力不从心。
比如游戏电视等诱惑,有的孩子想看就看,不看也可;而有的孩子却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前者是娱乐消遣,后者更多的是无聊和解闷。
比如,成绩好的时候,为了犒劳自己而玩下游戏——带着愉悦心情玩,这种玩法一般不会上瘾;成绩落下,被父母数落了,为了解忧而玩下游戏——带着焦虑烦闷的心情玩。
借酒浇愁愁更愁,这种“沾上”游戏的孩子,多半会上瘾。
其实,落后的孩子都是有苦难言的。前面有刀山火海(不堪重负的学业和伤心的校园),后面有穷凶极恶的“鬼子”(不懂家教的家长),夹在中间的孩子难啊!
学习就跟牛吃草一样,记忆就跟牛的反刍一样:吸收——复习和消化——分享……
这是学习的全过程。
完成这个循环,记忆就会一次次加深。
为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强化,后恶化为精神分裂?就是因为记忆被加深。
秋水理论根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播种”五个植物生长的环节,解释了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孩子的教育,一个是要提升学习的正向积极的记忆,比如知识的记忆,恩情的记忆;弱化负面的记忆,比如仇恨,自责,关注自己的缺陷。
可以用钱丹塞恩学习方法。
孩子叛逆,送特训学校可取吗
刚刚视频号又刷到某特训学校的视频,看起来非常振奋,非常励志的视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跟这些叛逆的孩子,讲这些有什么用?
现在“叛逆”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情何以堪?
送特训学校或接受严格的管理等。许多家长以为这才是好的教育。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孩子会叛逆?以前的孩子干嘛不叛逆?
还不是现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去读书。以前有几个父母会这样?大环境不愿读书,就去学徒,去放牛。现在的家庭条件都好,父母都爱攀比,自己不中用,却指望子女为来为其争面子。
但孩子也有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当自己对学习没有兴趣和能力,就会感到吃力。
这时候如果父母在背后不断鞭策,就鞭牛一样,孩子怎办?孩子要么叛逆,要么抑郁,还有别的选项吗?
前面有刀山火海(沉重的学业压力),后面有鬼子追杀(父母的殷切期待)。孩子怎么办?躲到家里等待亲人的救援。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出卖孩子,把受伤的孩子继续送到“前线去打仗”,把孩子推向火坑,推向深渊。
对孩子来言,叛逆是好的“防郁”。所以
一个人只要有正确的思想态度,不管其心里痛苦了多久、多厉害,哪怕痛苦得自伤自杀,也不管其社会功能损伤多大,哪怕是已经躺平,我们也不能说其有抑郁症,也许他只是一种抑郁情绪而已。
因为抑郁症和抑郁情绪迥然不同,就在心理有无冲突(详见笔者的同类文章)。
既然如此,抑郁症还有轻重之分吗?
没有,抑郁症只有思想偏执程度。
然而,人的思想偏执程度,跟海水一样不可斗量,因为它不是客观,而是当事者自己无法感受的主观东西。
由于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状,客观真实,西方心理学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也让人信以为真,认为科学。
西方心理学跟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念完全不一样。中国本土心理学主讲生病的人,讲人的思想,讲整体观念;而西方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病,讲病的具体症状。
对抑郁症的认知、定义不同,治疗的理念和效果就完全不同。
西方心理学,总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症状性治疗轮回中,让无数患者被牵着鼻子瞎转悠,永无出头之日。
我自己曾经学习运用传统文化,从严重抑郁症走了出来,而且帮助了不少人,让他们恢复健康,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变成正常人。
朝闻道夕可死,只要一朝解放思想,阴霾只会散尽。观念改变了,思想转变后,人很快就会振作起来。
虽然躯体化症状看起来是客观的,但是它却不能通过B超、CT等医学手段测量,只能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陈述。因此,抑郁症的所谓躯体化并非器质性症状,实际上只是神经症状。
我初一上学期确诊的,但我大概小学就有了,因为我自残的次已经可以追究到二年级或更远,在小学我就会用伤害自己发泄情绪,但是当时没想到过抑郁症这件事。
我今年初一下学期,我上学期确诊的重度抑郁症,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父母都不承认,身边的人仅仅只是觉得我很搞笑,不可能,父母是觉得我是装的,拿祖上三代从没有过来说事。
我的初中是住宿学校,我和我的舍友都闹翻了,因为上学期请假很久的原因,在班里的朋友没多少,人也没认全,很讨厌这个学校这个班级这个班级的老师,我感觉所有人都很恶心,父母亲人都一样,我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心里都会觉得好恶心,很反胃想吐。
我总会觉得我自己很多疑,我总会想这想那,但我总觉得直觉是对的,我很想请假很想休学,父母不同意,我们班上也有一个男生有抑郁症,前两天我和父亲谈话提到他,我父亲说,他是怎么样,人家是心里有问题的,你心里有问题吗?这个时候,我都会自嘲,现在热了起来,但我永远要遮住手臂,他却从来不问,或者说是不想问。
这种情况的话我要怎么办,上个学期我以为这个事情和他吵了很久了,他平常从会想要提起让我去住宿,或者嘲笑我没朋友,所以不想住宿 ,我每次都是笑笑而已因为一旦我表现出不高兴他就要骂我,明天周一要开学了,我感觉好恶心,我想到学校好恶心,我到底要怎么办,我父亲停掉了我的药和心理医生,我现在心里的话只能憋着,谁都不能说,我到底该怎么办。
能打这么多字,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说明你比同龄人智商和情商都要高。对现在的一些孩子来说,家庭和学校是永远的痛。
学校父母逼着我们去读书,我们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
本来初一应该是灿烂天真的童年,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应该是能说能笑,能够尽情展示真实想法的年代,可以去玩游戏,可以撒娇,可以打打闹闹,可以捣蛋,但是孩子们的这些原始本能都被家长和学校剥夺了,不允许了。
孩子,我理解你心中的痛,我理解你现在的处境,当你看到同学们都在拼命学习,变成了“一切唯分数而论的奴隶”,让你感到恶心和反胃。
“我”真实的自己呢?真实的想法呢?怎么办呢?
我不能总捂着、憋着,我不能成为学习的机器,我不能成为家长利用的工具。
父母老是用道德来绑架孩子,让孩子们感觉到非常累,而学校每天又要孩子们完成作业,没完没了的学习任务,把孩子们变成了答题的机器。
上课的时候,我们还要规规矩矩、按部就班去听老师讲那些我们根本不喜欢的课。老师你为什么不能讲点我喜欢的东西,你为什么不能让我放飞自由?让我的童年,让我的灿烂,让我的青春,让我的热情能够舒展?
10岁到12岁的年龄,是孩子内心躁动的时候,也是容易叛逆的年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在认识世界,但不一定能与这个世界吻合。很多孩子还停留在理想化的童话世界里。当这种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孩子不善于思考,而是直接产生叛逆,或者伤害自己的内心。
春天是一个躁动的季节,是万物勃勃生机的季节。在春天,一颗跳动的心,一腔浪漫奔腾的激情,突然间被冷水浇灌,被残酷现实无情地碾压,本来是生机勃勃的心,一下子被打回到冬眠,这就是抑郁。
春天应该是蠢蠢欲动、含苞怒放的时候,但是现实环境不允许孩子任性,孩子只能一次一次压抑自己的内心,一次一次憋着,因此出现抑郁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