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野县丛生大叶黄杨全国供应-黄杨造型
-
面议
黄杨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类多种多样,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就已开始栽植黄杨。黄杨属约有70余种,其中,我国有21种。
黄杨类植物属于常绿灌木,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强。在景观应用中,主要是大叶黄杨、金边黄杨、豆瓣黄杨、雀舌黄杨等,常以灌木带、灌木球、绿篱墙的形式出现。
黄杨类植物是典型的观叶植物,不同种之间在叶色、叶型方面差异明显,在习性、适应性、应用形式上的区别不明显。大叶黄杨的叶片较大,叶片有薄皮革的质感,近卵圆形。与黄杨类的其他种相比,在景观中的应用数量多。
常用的有地被带、球形、柱形、绿篱墙等形式。其中,大直径大体量(1.2m以上)的大叶黄杨球的存圃量,明显多于其他种。
大叶黄杨列植成为主景,适用于带状空间布置景观。在苗木选型时,应选择大体量的球,以直径为1.5m以上的为宜,球的冠型饱满圆润,株与株之间的外轮廓线及直径保持基本一致。以排列的秩序感和仪式感。叶黄杨球和其他球类散状点缀在山石之间。成景的角色从主角到配角过渡,表现形式更加自然、自由。
多株高杆的大叶黄杨栽植在一起,形成连续且密实的植物景墙,作为组团的背景。这种形式的大叶黄杨景墙,高度以大于1.5m为宜。为了植物景墙的密实度,少栽植高度以3排以上为宜。多株大叶黄杨球非规则式片状栽植,作为前景;观花乔木(紫叶李)作为背景。
大叶黄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壤土、褐土地都能种植,但好是含有机质丰富的壤土地。整地时要求地型平整,结合深翻,加施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左右。大叶黄杨栽植幼苗以春季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两三天为宜,露地栽植一般株行距为0.5×1.5或0.4×1.2米,每亩栽植约1000~1500株。
大叶黄杨栽苗后24小时内灌次水,隔3至5天灌第二次水,再隔5至7天灌第三次水,灌完三水之后,可根据天气和苗木情况再决定是否灌水。大叶黄杨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于空气当中,不仅土壤极易干燥,而且易生杂草,此期间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利于促使苗木根系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