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会同县办理有机食品认证流程,有机食品申报条件
-
¥4500.00
有机食品认证流程、时间,有机食品认证多少钱?
1、索取申请资料(包括申请表、调查表、材料清单等);
2、填写并递交申请资料;
3、签署检查认证协议;
4、交纳申请和检查费用、颁证费用;
5、实地检查;
6、报告编写;
7、审核(报告与材料);
8、颁发证书,同时领取国家有机认证标志;
9、办理销售证书。
2、实施一个完整的有机认证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从申请到签订检查认证协议约需10-20天,如果申请认证的单位能够充分满足有机认证在文件和材料方面的要求,则从检查员实施现场检查,关闭不符合项至有机颁证一般需要1-1.5个月时间。正常情况下,全部过程约需1.5-2个月左右。但如果申请方准备不充分,检查后还需要补充相关材料,则相应所需的时间就要延长。所以申请方应在申请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检查前能满足认证机构的文件预审要求,在检查员检查时能提供所有相关记录、文件,并能使检查员看到所有应检查的场所,则可大大缩短检查员编写报告和颁证作出决议的时间。
3、有机转换期的规定?
根据国家产品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转换期内按照国家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有机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能使用产品标志。此条仅适用于动植物、微生物产品的生产。食品加工企业有机认证没有转换期。
4、区域当年可以获得有机认证吗?
如果采集区域满足下列要求,就有可能在当年获得有机认证。
(1)植物采集区域边界清晰,并处于稳定和可持续的生产状态。
(2)可以提供证据证明植物采集区在采集之前的三年中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质污染。
(3)植物采集区周边保持有效的缓冲带。
(4)植物采集活动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对动植物物种造成威胁,采集量不超过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的产量。
(5)制定了有机植物采集区可持续生产的管理方案。
5、加工厂可以单申请有机认证吗?
可以。申请认证的加工厂可以自行加工,也可以是契约加工,其有机加工的原料可以来自自己管理的基地,也可以来自其他获得认证的机构的基地,前提是原料是获得认证的产品(即原料要通过国家产品标准GB/T19630-2011认证)。
6、在标准附录中未列出的物质是否可用于有机生产和加工?
(1)如果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计划使用的投入物质在国标GB/T19630.1-2011的附录A中没有涉及到,那么就需要由有机认证机构参照GB/T19630.1-2011附录C的要求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物质方可使用。
(2)同样,如果在有机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剂或加工助剂在国标GB/T19630.2-2011中未涉及,也一样应由有机认证机构参照GB/T19630.2-2011附录C的要求对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物质方可使用。
7、什么是扩大认证?缩小认证?
农场或加工厂通过有机认证后,如需增加或减少申请有机认证的范围(面积、品种等),持证者应及时将计划增加(扩大)或减少(缩小)的范围以书面形式报至认证机构。
扩大认证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如下:
(1)如果由于市场的需求或情况变化,持证者计划生产或加工已颁发的证书中未列入的产品,则可向认证机构索取“认证范围扩大申请书”。
(2)认证机构将视具体情况作出是否需要进行现场检查的决定。
(3)认证机构颁证作出扩大认证决议后,办理认证证书更换和标志使用手续。
在下列情况下,可采取缩小认证:
(1)如果由于市场的需求变化或产地环境发生变化等原因,持证者计划缩小认证基地面积或认证产品品种范围,可向认证机构索取“认证范围缩小申请书”。
(2)认证机构受理后,经认证机构颁证讨论通过作出缩小认证的决议后,办理认证证书更换和标志使用手续。
产品和产品认证
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第三方地理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化妆品、甚至纺织品、林产品、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就是在未被农药、化肥污染过的原生态土壤上进行的有机种植,以接近自然的方式生长,并且在生长过程中绝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合物、化肥及转基因技术等,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也没任何人工合成化学成分。从加工、生产、包装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和健康原则。国际标准的有机认证需要每年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从种植,加工,生产,制造,到成品批发的全过程进行评审。
目前在婴童产品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产品包括有机食品、有机服饰和有机洗护用品等,产品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法律法规和GB/T19630《产品国家标准》,企业要想将自己的产品作为产品销售,通过有机认证。因此,对于品牌生产商来说,在生产产品之前要先了解有机认证机构。而对于经销商和消费者而言,了解我国和国际常见的有机认证标志,对于判别是否是真正的产品很有帮助。
小豆丁有机米粉
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及标志
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及标志
有机食品认证标志如同产品的身份证,经过各国有机认证机构重重审核把关后,以核发证明的方式厘清消费者的混淆。其证明产品合乎有机标准,能够更有利的取信于消费者、协助消费者轻松辨别产品,增进有机农业之发展,并保障消费者及生产者。
国内现有23家有机认证机构,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机认证机构仅有OFDC得到IFOAM的认可。
绿色食品认证申报程序
绿色食品标志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食品生产企业如需在其生产的产品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按以下程序提出申报:
1、申请人向绿色食品办公室提交正式的书面申请,并填写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
2、绿色食品办公室依据企业的申请,派员赴申请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合格,广东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将委托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申报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
3、绿色食品办公室的标志专职管
关于富硒产品认证依据标准及实施规则修订的通知
2019-08-01 17:03
各相关单位:
为持续做好富硒产品认证的质量管控,助力国内富硒产业的稳健发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CQC)近期对《富硒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和《富硒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进行了修订,所涉及内容如下:
一、 CQC76-000201-2018《富硒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主要修订内容
1. 认证依据标准 CQC7601-2019代替CQC7601.1-2018和CQC7601.2-2018;
2. 删除原有机硒的检测要求;
3. 增加对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要求;
4. 产品包装上禁止使用富硒产品认证标识。
二、 CQC7601-2019《富硒产品认证技术规范》主要修订内容
1. 将原标准CQC7601.1-2018《富硒产品 第1部分:质量控制体系》和CQC7601.1-2018 《富硒产品 第2部分:质量要求》进行了合并;
2. 增加术语:富硒土壤;
3. 增加硒肥的相关要求;
4. 删除有机硒的相关要求;
5. 删除产品中硒含量的上限要求;
6. 取消CQC7601.1-2018标准中质量管理等级划分要求。
三、 实施要求
本次规则修订不涉及证书转换工作。
自通知发布日起,申请人需按照修订后的标准和实施规则申请认证。认证机构将采用修订后的实施规则实施认证并出具新版标准的认证证书,不再受理旧版标准的申请。请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安排。
四、 业务联系方式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CQC开始受理富硒产品认证申请,具体事宜请与产品认证工程师联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我们平时说的HACCP认证有什么区别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及食品相关部门在食品市场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及食品消费等过程进行的调控过程。
而HACCP体系是一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体系,且更能经济地保障食品的安全。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什么时候换版?新版与旧版会有哪些变化?
今年7月份,ISO发布了ISO22000标准草案(DIS),并预计在明年6月份发布正式版标准。历时12年,究竟新版ISO22000会有何变化?我们找到了DIS稿,先睹为快。
一、来看看ISO22000:2005和ISO/DIS 22000:2017标准条款的对照
1范围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环境
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4.3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4.1总要求
4.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5 领导作用
5管理职责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管理承诺
5.2食品安全方针
5.2食品安全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4职责和权限
5.5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7.3.2食品安全小组
6 策划
/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
6.2食品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5.2食品安全方针
6.3变更的策划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7 支持
6资源管理
7.1资源
6.1资源提供
7.1.1总则
6.1资源提供
7.1.2人员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7.1.3基础设施
6.3基础设施
7.1.4工作环境
6.4工作环境
7.1.5外部开发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控制
/
7.1.6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4.1总要求
7.2能力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7.3意识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7.4沟通
5.6沟通
7.4.1总则
5.6沟通
7.4.2外部沟通
5.6.1外部沟通
7.4.3内部沟通
5.6.2内部沟通
7.5成文信息
4.2文件要求
8运行
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7.1总则
8.2前提方案
7.2前提方案
8.3可追溯性
7.9可追溯性系统
8.4应急准备和响应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8.4.1总则
8.4.2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处理
5.7应急准备和响应
8.5危害控制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4危害分析
7.5建立操作性前提方案
7.6建立HACCP计划
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5.1危害分析预备步骤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8.5.2危害分析
7.4危害分析
7.4.1总则
7.4.2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7.4.3危害评估
7.4.4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估
8.5.3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1总则
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8.5.4危害控制计划(HACCP计划/OPRP计划)
7.5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OPRP
7.6HACCP计划的建立
8.6前提方案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信息更新
7.7预备信息的更新、规定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文件的更新
8.7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8.3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8.8前提方案PRPs和危害控制计划的验证
7.8验证的策划
8.4.2单项验证活动的评价
8.8.1验证
7.8验证的策划
8.8.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8.4.3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8.9不符合产品和过程的控制
7.10不符合控制
8.9.1总则
7.10不符合控制
8.9.2纠正措施
7.10.2纠正措施
8.9.3纠正
7.10.1纠正
8.9.4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理
7.10.3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
8.9.5撤回/召回
7.10.4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