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厌学逃学少年教育
-
面议
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纠正不良习惯;提高孩子心理素质,抵御外界诱惑;增强孩子适应能力,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基础教育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孩子法律观念,知法守法用法;强化孩子责任意识,感恩回报社会。
让孩子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能感悟人生、磨练意志、净化心灵、激发潜能、强身健体,造就孩子健康心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有了自尊心,孩子渴望受到关注,得到认同,这也是每个人自然的心理反应。孩子的自尊心是珍贵的礼物,教育者切勿打压和批判,而应该小心翼翼地呵护。让孩子成为有自尊的人,他才知道什么是自立和自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陶行知
实践是获取认知的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教育者切忌空谈,而应该将理论和实践慢慢结合,所学知道所行,所行验证所知,在实践中修正,在学习中总结,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一个坏的教师贩卖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教育过程中应多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并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育的本质的是让一个人成为有人格的人。每个孩子出生都是的,教育者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整齐划一的工业产品。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爱因斯坦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会变成一种强制的灌输,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领悟不到其真谛。所以,教育孩子必从孩子本身出发,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爱孩子,再与知识和智慧联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