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黄连种子
-
¥0.20
黄连种子种子采收与贮藏
1、种子采收
黄连种子在立夏前后成熟。此时,选择芽苞数多,外侧芽发达,分枝多,总叶片多,叶片扁平大小适中,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黄连实生苗六、七年的植株作为采种植株。当果实开始起细裂时采收繁育种子。在晴天,将果枝摘下堆放在室内阴凉处的竹席垫上(不能放在水泥地板上)2-3天,待果实全部裂开时抖出种子,用筛子将种子筛出。
水分
黄连对水分有强烈的要求,因其叶片大而多,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要有较多的水分补充。黄连虽有强大的须根系,但根分布较浅,如表面土壤干旱,会直接影响黄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幼苗时期,或初移栽的连苗,干旱会降低其成活率。因此黄连喜湿润,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大气湿度。主产区年降雨量平均在1300~1700mm,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30%以上时,黄连生长较好。但如在排水不良、积水的土壤中栽培,土壤同期不良,根系发育不正常,也会引起黄连死亡。
肥料
黄连是喜肥作物,栽培年限又长,故栽培时施用大量肥料,特别是农家肥料及肥沃的腐殖质土。恩施太山庙、利川佛宝山、利川建南镇均采用本土栽培的方法,在黄连生长期每年追施大量的有机肥、腐殖质土及其他肥料。
黄连移栽后,会出现一些死苗,因此要适时补苗。
苗期黄连宜每2个月栽培除草一次,移栽后可每4个月除草一次。
苗期间伐后每亩地施稀释农家肥2吨,秋九月每亩地施牛粪200公斤。移栽两个月后,再次施用稀释的农家肥,当年秋季和次年春秋也施用追肥。肥料的用量每次都可以增加。
黄连在移栽初期应保持80%的郁闭度,然后每年减少10%的郁闭度。在黄连生长的全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光照条件,黄连的正常生长。
黄连的收获通常在深秋降雪前进行。收割时,把整株植物挖出来,留下新鲜的根。直接烘干时,应注意火力适中,勤转,待水分蒸发几乎完成时,除去多余杂质,其余可留作药材。
以上是黄连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黄连生长缓慢,可与其他作物套种,经济效益可观。想种植黄连的朋友一定要掌握以上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希望以上内容能给农民带来帮助
云连:多选择林间栽培,透光度以30%为宜。地上枯枝落叶烧灰作肥, 耕深约25厘米,充分风化。栽种前再翻1次,结合耕地亩施腐殖土5000公斤 ,草木灰250公斤。依地势作畦,畦宽1.3米左右,畦沟要直,以利排水。 坡度大的应做成梯田。
2、移栽田 选地:与育苗相同。
整地:(1)生荒栽连 砍山:于栽种当年2-3月或上年9-10月,把树木 杂草全部砍、铲干净。木材可做棚材。熏土:选晴天将表土7-10厘米的腐殖 质土挖起,用土块拌和落叶、杂草等点火焚烧,保持暗火烟熏,见明火即加 土。经数日,火灭土冷后翻堆。如腐殖质层厚,只将地表腐殖土挖松,不必 熏土,即为“本土栽连”;翻地:深至不动底土层为限。遇有树根,宿根性 杂草,拣净,耙细整平;做畦,一般畦宽以桩距减畦沟宽为准,以横桩 位于畦的中间做畦,畦沟宽一般不少于33厘米,深15厘米左右。每畦两端需 开横沟,以便排水。铺土:把熏好的土或腐殖土铺在畦上,厚15-20 厘米。 栽种前把熏土耙细,拣净草根、石块等,畦面成弓形。(2)林间栽连 选地 与育苗相同,整地与生荒地栽连相同,可因地制宜做畦和选用铺熏土、腐殖 质土或原土栽连。(3)熟地栽连,整地前亩施厩肥或堆肥4000-6000公斤, 深翻20厘米,耙细做畦,其方法与生荒地栽连相同。
海拔要求
黄连大多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左右的高山中,其中以海拔1400-1700米适宜栽培,而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环境,气候寒冷,黄连的生长期较短,虽然生长缓慢种子较少,但是根茎坚实,品质较优。而在海拔低于1000米的山区环境,气温较高,黄连虽然生长较快,常常茎叶茂盛,但根茎不充实,品质差,易受病虫害侵染。
土壤要求
黄连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大多栽培在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中。这些地区的土壤大多我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钾、氮元素丰富,含水量较大,而且都为pH值在5.5-6.5之间鹅微酸性土壤。
黄连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我们建议选择富含有机物,腐殖质和松树固体的土壤。选择粘性的枯萎的黄泥或鳗鱼泥是不合适的。
种植黄连之前,请清洁公园以清理落叶,折断的树枝,杂草等,以防止病虫害扩散到土壤中。
黄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除了有黄连,还可以人工种植,很多地方种植黄连用来增加收入,它的生长环境为山地的树林中或者阴凉的山谷处,要求海拔高度为五百到两千度,那么黄连的种植方法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