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项目融资报告由谁写公司企业融资用报告书
-
面议
以来,全市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以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为主的新兴业态方兴未艾,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生机盎然。
(一)传统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
银行机构数量中西部。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法人及市级分行类银行机构114家,比2012年增加34家,数量居中西部前列,其中包括15家外资分行,数量中西部;各级支行2369家,比2012年增加25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齐聚巴渝,村镇银行覆盖全市各区县(除渝中区外),重庆富民银行成为中西部地区家民营银行。
证券和保险机构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证券机构共计258家,是2012年的2.2倍;全市共有保险机构1377家,比2012年增加290家。其中总公司5家,比2012年增加2家,(省)市级分公司60家,比2012年增加24家,中心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1314家,比2012年增加264家。
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以来,全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优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引入活水。2021年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围绕乡村振兴等领域,创新“央行再贷款+”专属信贷产品68个。建设央行再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示范基地34个。再贷款发放向乡村振兴帮扶(区)县、信贷增长缓慢区县倾斜,加大直达区县力度。大力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产品,为“三农”量身定制支付结算、融资增信、增值权益等综合金融服务,2021年累计实现交易106万笔、金额54亿元。巩固和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发展,完成6599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扫码取款升级改造,实现对市、区县两级共148个乡村振兴帮扶乡镇、286个乡村振兴帮扶村全覆盖。2021年非主城区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702.4亿元,有力助推了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随着防控措施优化和经济循环恢复,微观主体的信心将逐渐恢复,活力逐渐释放,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宣昌能表示,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人民银行今年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
二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向制造业、服务行业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
三是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四是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