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粉鸡毛菌粉多种规格
-
¥160.00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地方名:鸡毛菌子(湖北),鸡冠菌(湖南)、树花(陕西),白蕈、白参、天花蕈(云南),小柴菰(福建),八担柴(通称)。隶属于真菌界(Mycota),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 Schizophyllum)。该属已经发现的共有3个种,其中裂褶菌广布于世界各地。裂褶菌是一种的食药两用菌,食味鲜美,具有特殊的浓郁香味,且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脂肪含量极低,被誉为天然保健食品。
裂褶菌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裂褶菌多糖、裂褶菌素、蛋白质、凝集素、麦角甾醇、苹果酸等,深层发酵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促生长素吲哚乙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化学及医药卫生领域。而且,裂褶菌多糖也具有多种用途:既可作为高聚物添加剂应用到油田用以提高石油产量,也可制成防止食品氧化的食品包装膜,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在提高机体力、抗肿瘤、抗辐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裂褶菌又称白参、树花、八担柴,担子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裂褶菌子实体幼时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食材。
裂褶菌菌丝体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较旺。菌丝有间隔, 有分枝,锁状联合明显。子实体白至灰白色, 菌盖直径0.5-4.5cm,质韧,菌盖表面密被绒毛,扇形或肾形,边缘内卷,常掌状开裂。菌肉薄, 白色或淡黄色。菌褶窄、线状,从基辐射状而出,不均匀、不等长,白色或灰白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菌柄短或无。
裂褶菌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较菌丝体阶段低,属于中高温型菌类。裂褶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一般于春秋季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及腐木上,群生。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时的杂菌,在食用菌制种及栽培时也有发生。裂褶菌在在云南叫白参,在陕西叫树花,在北方叫鸡毛菌。
裂褶菌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多糖类物质,脂肪含量极低。裂褶菌含17种氨基酸,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锗。
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成熟后产生孢子。
裂褶菌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
生理学特性不同培养基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裂褶菌在PD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快,其次为CA、PA、O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较慢,但均在15d 长成了满皿。从菌落性状上看:裂褶菌在4 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几乎一样,菌落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些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极细,极薄,白色绒毛状。菌落紧贴在培养皿壁生长。
裂褶菌的氨基酸含量也很丰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0%,色氨酸未检测出。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达 0.61%和 0.89%,与 Longvah等的结果一致。临床研究证明,天门冬氨酸可增强人体体质、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