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宜兴窑瓷器成交记录
-
面议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商周时期就有了原始瓷器,但技艺并不成熟。1929 年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发掘出土的原始瓷器碎片,当时称“釉陶”,或“青釉陶瓷器”。随着原始瓷器发现数量的增多和大量标本的分析与测定,采用“原始瓷”或“原始青瓷”一词的学者逐渐增多,如《中国陶瓷史》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两书均肯定了这一称谓。
宋代五大名窑
宋朝中国瓷器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按照地位排序就是汝哥观钧定。五大名窑有官有私。其中富的是汝窑,主要烧制宫廷用瓷,胎质细洁,釉色多呈天青,青中带蓝,晶莹发亮,堪称宋瓷之,汝窑只生产了20多年便不再生产了,所以存世瓷器非常少,故而极其珍贵。汝窑和官窑的瓷器常区分不开,官窑顾名思义,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粉青为主,淡白次之。哥窑以冰裂纹瓷器为有名。钧窑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俗称“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俗称“钧紫”。民间流传“家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的说法。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
为适应国外顾客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瑞典的哥德堡号曾三次远航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提供定制瓷器的业务。据说有一位瑞典的绘好图样交给船员,要船员到中国之后按照图样定制一套瓷器,可是图样被不小心打湿了,有了波纹。中国工匠拿到图样后,不确定水波纹是有意为之或是无意,可是商船单程就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只能按照图样定制。瑞典拿到瓷器后,非常不开心 ,可当他打开图样一对照,简直惊呆,瓷器上的纹路和图样上一模一样,瑞典被中国工匠的技艺深深折服。
瓷器的成长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国珍贵的文化传承。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海外各地,广受赞誉。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丰富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瓷器拥有远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瓷器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