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田黄多少一克
-
面议
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璞,无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等,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田黄石是一种软宝石,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出产田黄石原石,田黄石的色泽泛黄,是从古至今适用于雕刻印章的佳石材。田黄石的产量非常高,从古代开始就开始用田黄石雕刻印章,特别是在清代,非常盛行用田黄石雕刻印章,且流传至今的老田黄印章和雕刻件也非常多
在嘉德春拍中,王雷庭创作的《深山问道》寿山田黄冻石薄意章主终以425.5万元成交,一件清代的田黄薄意摆件《香山九老》以414万元成交,这两件田黄的重量都超过了200克,另外一件74克的明代田黄瑞兽摆件则以230万元成交,单克达到3.1万元。
而在福州的拍卖会上,由徐仁魁创作的325.1克田黄摆件《夜游赤壁》创造了425.6万元的当天,林文举刻的品田黄石薄意随形章《赤壁夜游》重129克,以392万元成交每克成交达3.04万元,为该场之。另外一件田黄《螭虎薄意章》也以369.6万元的成交,每克成交价为2.19万元。
虽然拍卖价格不断上升,拍卖会上的好田黄却越来越少。福州一名藏家说,好石头减少则是因为藏家买进后一般不肯轻易出手。
从历届拍卖来看,虽然这几年寿山石不断升值,但是除宫廷御用品外,寿山石还少有单件价值能过千万的。福州漳林村雕刻从业者王先生表示,这并不代表民间没有的田黄,一些大块头的田黄被藏家藏在家里,一般不对外公开,而且这些石头大多还是原石。目前亮相的田黄以摆件为主,而摆件雕刻通常会掩盖裂痕等瑕疵。
从上、中、下、碓下等各坂所产的田黄来看,其质地均有优有劣,各具特征。中坂多出好田石,凝润灵透。上坂田质偏嫩,细腻而晶透。下坂田质较坚结,色多偏黝、然亦通透,唯其中常含有行细黑砂点。下坂多出灰黑田。上、中,下各圾均常有乌鸦皮田出产。自田多出自上、中坂,是质细嫩的田石。碓下坂田也不乏有质地细凝而通透的,但大多润度稍逊,色接近于下坂田,微黝而黄褐,其皮多为黄色,稀而且薄,肌理的外围常挟带小白点如虱卵。另有搁溜田,出自寿山三坂附近溪田中且多为偶然拾得,其质多粗涩乾裂。
田黄石密度与它石不同,把握住田黄的比重特征,便可避免差错。田黄的比重,是指田黄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其比重约在2.53--2.9之间。同体积的掘性石对比,硬田、鹿目的份量重。三坂之田均较接近,而其中大部分的碓下田、下坂田、坑头田都比硬田、鹿目等比重稍小。中坂田介于上、下坂田之间,比前者又稍轻些。上坂田接近中坂田就更轻些。掘性高山比上坂田要轻得多。这些都可作为鉴定田黄真伪及优劣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