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定制恒温恒湿试验箱供应商
-
面议
恒温恒湿试验箱的除湿方式有两种:机械制冷除湿和干燥除湿。机械制冷除湿的除湿原理是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大于饱和含湿量的水汽凝聚析出,这样就降低了湿度。干燥器除湿是利用气泵将恒温恒湿试验箱内的空气抽出,并将干燥的空气注入,同时将湿空气送入可循环利用的干燥进行干燥,干燥完后又送入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如此反复循环湿。现在大部分综合试验箱采用种除湿方式法,后一种的除湿方式,可以使露点温度达到0℃以上,适用于有非凡要求的场合,但费用较贵。
加温能力:
1、加温装置是控制恒温恒湿箱能否升温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2、控制器在得到升温的指令的时候就会输出压给继器,固态继器上面大概会有3-12伏的直流,交流端就相当于导线接通;同时接触器也会吸合,在加热器的两端会有压使其发热,然后通过循环风机的带动,将热量带到箱里面,就使得试验箱可以升温。
3、在温度快要达到设定值的时候,控制器就通过加载固态继器的通断来进行调节。
4、温度稳定的控制,一边通过固态继器的发热,另外通过压缩机的制冷循环来降温,这样就达到了一个动态的平衡,温度可以恒定。
恒温恒湿试验箱使用前的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恒温恒湿试验箱的稳定性,看试验箱下面的固定脚是否有松动,如果检查有松动要在开机前固定好,以防试验过程中试验设备溜边。
2、检查恒温恒湿试验箱水箱存水情况,要仔细查看水箱存水是否充足。如果水量不足要根据实验需要给恒温恒湿试验箱加充足的水,避免在试验过程当中断水,造成设备在试验过程当中无水工作,达不到实验效果。
3、检查线接地情况,看接地线是否正常安装,检查源以及路保护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4、检查温度保护开关是否设置正确,上限为150度。
5、检查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外观,看地上是否有漏水发生,如果有漏水应该果断禁止开机试验,并立即检查原因,待问题解决后再进行试验。
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安装要求如下:
1、为了稳定发挥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功能、性能、应选择常年温度为15~35度,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场所。
2、与相邻的墙壁或器物之前的距离300MM。
3、应安装在无直射阳光的场所。
4、安装场所的环境温度切记急剧变化。
5、应安装在远离可燃物,高温发热源的地方。
6、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7、应安装在灰尘少的场所。
8、应安装在水平面上(安装时应用水平仪在地成上确认水平)。
9、尽可能地安装在靠近供电电源的场所。
恒温恒湿试验箱是在一边通过固态继电器发热出力多少,另通过压缩机制冷循环降温达到动态平衡,使箱体内温度恒定。降温是恒温恒湿试验箱的主要环节,是判定一台恒温恒湿试验箱性能好坏重要参数,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分。加湿系统与加热系统大致一样,它是加热器加热水变成蒸汽过程,完成恒温恒湿机加湿目的。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心脏,它吸入低温低压气体,通过膨胀阀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成液体放出热量,通过风机带走热量,所以恒温恒湿试验箱下面是热风原因,然后通过节流到为压液体,其次通过蒸发器成为低温低压气体后回到压缩机,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完成气化过程重而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目的,完成恒温恒湿试验箱降温过程。
恒温恒湿试验箱清理水路的方法如下:
1、将恒温恒湿试验箱的机房门打开、把总电源往下打开。将排水阀旋转至开的位置、水将经回水管排回下水箱水全部排回下水桶。
2、将回水管抽出,水马达电源线连接头以及抽水马达出水管拔起,此时抽水马达出口将会有水漏出属于正常现象,请用手指将抽水马达出水口按住迅速的将下水桶的水倒掉。
3、清洗恒温恒湿试验箱各部分组件,清洗之后再将下水桶放至定位将回水管抽水马达电源线连接头,以及抽水马达出水管插回。
4、打开下水桶盖倒入蒸馏水或纯水,排水阀旋转至(关)位置。
5、把总电源往上打开,水将自动由下水桶,抽水马达抽至水路系统各部件。
恒温恒湿试验箱压缩机震动噪音的原因如下:
1、针阀在使用过程中而频繁开启而过度磨损,使针阀锥面与阀座不能密合,造成先导流量不稳定、产生压力波动而引发的噪声,此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2、减震弹簧疲劳变形造成器调压功能不稳定,使得压力波动大而引发噪声,此时应更换弹簧。
3、油液中混入空气,该设备在先导阀前腔内形成气穴现象而引发高频噪声。此时,应及时排尽空气并防止外界空气重新进入。
恒温恒湿试验箱作业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如下:
1、一定要正确准确的安装湿球纱布,这样才能量得准确的相对湿度。
2、当试验箱低温运转完成时,好在温度为60℃时进行干燥处理约30分钟后再打开箱门,否则会影响后面试验时的测定时间或造成蒸发器结冰的现象。
3、操作试验箱时一定要确保试验箱是安全的接地的,否则会产生静电感应。
4、恒温恒湿试验箱在运行过程中,切忌用手去接触检查,避免触电或被箱内风扇所伤。
5、非本机工作人员禁止对试验箱进行维修和检查,在维修检查时,除了有专职人员在场之外,还要有的电工及电路检修人员,防止不知情的人员进行通电合闸,造成触电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