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底料梁山鸡底料,销售火锅底料周师兄麻辣火锅底料加工
-
¥15.00
我们也应该看到,看上去这些品牌都在中式快餐这个赛道相互竞争,但实际上,远未到短兵相接竞争市场的地步,各品牌都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拓展。米饭快餐作为国人爱的日常刚需品类之一,门店遍布全国大街小巷,这个市场也足以支撑中式快餐的品牌拓展。
就是这样“人人都有机会”的市场,却竞争惨烈。结果,也是天差地别。开餐厅,几乎完全是靠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从指缝里抠出每一分钱。买菜时讨价还价,服务时笑脸相迎。8毛钱的成本,想办法要降到7毛5。餐厅几乎是一个由老板亲自开的行业。雇佣其他人,稍有不敬业,就会亏损关门。所以,能在餐饮业待下去的人,都很勤奋。这里飞不起来,只能靠勤奋肉搏。
勤奋,是基本的。能做到80分,但是想要做到90分,光靠勤奋不够了,靠什么?要靠对行业的理解,餐饮,尤其中餐,大的问题是不能标准化。做菜油温八成热,精盐要少许……但多热是八成热?多少才是少许?全是不能标准化的手感。只要好一点点,都有的优势。有一个品类能比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火锅。
用标准化的底料实现对味道的品控,降低成本。又用中央厨房提高运营效率,菜品新鲜。可复制的标准化,是比勤奋更厉害的武器。
我们只做那些,餐厅需要做大量时间成本准备的菜。比如红烧肉,比如糖醋小排,比如狮子头。我在中央厨房做好,比他自己现场做,成本要便宜很多。我们凭本事帮用户省钱,然后,我们从省掉的钱中间分一点点。所以,在期间,他们的生意不但没受影响,反而同比增长了300%。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惊人的事实:今天我们去的很多餐厅,其实已经很少吃到现做的菜了。大约60%,都是急冻预制菜。但是,我们根本吃不出来。还是感觉很新鲜。因为,现做的急冻技术,甚至可以做到,把一条活鱼冷冻,解冻之后,还是活的。今天的食品工业和餐厅供应链,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这是在惨烈的竞争中,真正的降维打击。预制菜的技术,从省钱中赚钱。这是靠本事在赚钱。这不仅是技术的优势,更是认知的碾压。
以前,哪里都是红利,随便做点什么,都能赚钱。赚钱还比较容易。现在,红利渐渐消失,需要更加努力。又累又苦,却越来越难。以后,只有努力也不够了。我们要靠本事赚钱了。竞争的门槛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有更高认知。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未来的竞争,都是认知的竞争。未来的优势,也是认知的优势。
选择更有优势的食材作为替补产品,削弱价格敏感度,消费者对涨价比较敏感,但对于新菜品的定价却可以接受。所以即便辣椒涨价严重,但以饭湘许并没有对招牌菜辣椒炒肉进行调价,而是选择一些更有价格优势的食材进行新品研发,增加辅助产品。这样一来,不但把新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还能保障消费者的整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