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古钱研究回收-民国时期各种军阀银元都能收藏
-
¥1.00
根据新的市场行情,普通版民国八年袁大头的通货品相价格大约在2000元左右,而美品的价格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当然,这个价格并不是的,具体价格还需要根据银币的实际品相和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想要投资袁大头的人来说,了解这些价格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人与人之间通过商品交换满足生活需求,而国家则通过发行和调控货币来确保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但如果回顾更早一些的历史,人们使用的是一种圆形银币。这枚银币上刻印的是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材质为纯银,当时大的面额是1元钱。由于其特的设计,因此被人们称作“袁大头”或“大洋”。如今我们很难亲眼看到大洋,但在各种民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它却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在影视剧里,几块大洋就能在乡村盖一栋房子,而拥有上千块大洋的人则被认为是当地的富裕家庭,这种情况如果放到现在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换算成今日的人民币大约值多少钱呢?“袁大头”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清朝末期,中国由于受到外来侵略,导致货币市场陷入极度混乱。在国内的流通货币中,除了我们熟知的银子,还有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地铸造的银元等多种货币。这使得清在货币交易方面陷入了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决定铸造自有的银元,以实现货币的统一。1903年,“大清银币”正式问世。然而,由于当时清的无能与对外货币的管理困难,清朝自创的银元不仅难以在市场通,还存在严重贪污的问题,大量银子被当时的官员侵吞。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清廷度支部以“一两银币,与各省旧铸龙圆,重量不同,奏宣以来,外间多以为不便使用”等理由,奏请“似不如改从七钱二分之制,以备推行”。奏准后,造币总厂依此试制通用银币一系列,面额计壹圆、伍角、贰角及壹角4种。其中主币设计,仅将丙午“中”字系列外环圈的水波纹饰缩小,去除部分文字,改岁次为“丁未”及单位为“壹圆”,俗称“丁未大清银币”。至此,原本主币重量定在七钱二分的币制再度搁浅,“丁未大清银币”成了光绪朝的末代银圆。可见大清户部造币总厂及其后面改厂名的承继者,或如北洋银圆局均没有铸造过“江西省造光绪元宝”的一两版样币或者代铸过七钱二分版。尽管在细节与当时的银圆相仿,属于仿制性的臆造币。“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平库七钱二分)”埋没多年,始终不为国人注意,直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人李察·伟德对中国机制币进行研究时,在伯明翰造币厂收集资料时,发现这一样币及其七钱二分的冲模一只,三钱六分正背面冲模各一只。对此,伟德于1974年英国集币学会年度会刊发表了论文,尔后才为泉界所知。1975年,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样币首度现身美国公开拍卖,以15500美元成交,创中国钱币价格突破1万美元的记录。2006年北京诚轩春拍出现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三钱六分及三分六厘各一枚,分别以总价人民币236.5万元、90.2万元及57.2万元成交。此枚即是李察·伟德于1974年年度会刊上所披露的湖南七钱二分银圆。由此类比可知,所谓大清造币厂铸造的“江西省造光绪元宝”样币平库一两版,若确实存在的,一定会引发泉界震撼。
老银元价值如何?
1872年: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每块银元大概可以买到88斤大米。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每块银元大概可以买44斤大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