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做标书的公司棣秦咨询标书制作全程服务
-
¥500.00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外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国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占中国经济总量的份额也在不断增长;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管理也在进一步深化。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外资、国营、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上的竞争,而更核心的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除了高薪外,良好的培训是其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企以此吸引了大量国内的人才的加盟。在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能否提供培训已经成为人才选择工作单位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企、民营企业也开始充分重视培训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提高企业人才吸引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中国培训市场规模大约70-80亿,到2001年已超过300亿。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培训项目纷纷涌现,另一方面,培训市场被企业和资本市场看好,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企业纷纷投资教育和培训。
从事卫星通信和网络技术服务,注册资金大约5000万元人民币(信息产业部规定,获得卫星通信许可证,注册资本少5000万RMB)。双威网络的卫星通信许可证为99-001号,具备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的资质,并于2002年4月通过信息产业部的2001年卫星通信企业审。
双威网络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合作,采用的DericPC技术,推出高速宽带多媒体互联网服务——中国卫星高速163宽带互联网平台。双威网络目前租用亚洲一号卫星54M带宽(每M带宽的年租金为4-5万美金),使用Ku波段转发器,可为用户提供下行速率为3M的图象声音等多媒体信号。
双威网络是国内主要的远程教育卫星网络解决方案供应赏和软件开发商,北大商学网、科利华中学教育网校都是双威网络的卫星平台客户,每年向双威网络支付大约150万RMB卫星信道服务费。
正是由于看到卫星网远程教育的丰厚利润,双威网络不甘心仅仅扮演卫星通信提供商的角色,而决定进入远程教育服务领域。2001年11月双威网络注资控股了启迪远程培训中心,组建双威启迪远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进军IT远程培训。2001年双威网络试图进军远程学历
集团型的企业,其特点是一个集团牌子下面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企业,甚至一些集团有一座自己的办公楼。集团型企业的培训工作一般都比较难组织,总部的人力资源部希望支持子公司的工作,组织一些培训,但培训预算有限,而各个子公司培训需求又众口难调,培训这个就不能培训那个,往往造成一些内部矛盾。
使用卫星网企业培训系统,可以在有限的费用下,获得200个小时的培训,基本涵盖了企业基础类培训的主要方面,能够解决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的问题。
因此,集团型的企业,、行业性机构,是一类销售对象。
北京的集团型企业至少有1000家,如果业务能够延伸到全国,潜在客户的数量能够超过10000家,市场是比较大的。
C.写字楼开发商:
目前,北京中写字楼的竞争非常激烈,但同质化也非常明显,竞争点一方面集中于租金价格,另一方面是楼宇智能化系统,主要卖点是提供宽带接入。而让写字楼为租户提供企业培训服务,原来是根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有了卫星网企业培训系统,这件事就变得可行了。
在国内度低、用户认可度较低也是正常的。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件好事,如果用户都已经认可卫星网企业培训,那么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就已经晚了。
解决办法,一方面对用户要强调其技术和应用的性,让用户认可这是一种技术,帮助用户树立卫星网企业培训的概念,赢得用户的信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双威启迪的资源,特别是新浪网的度和媒体影响,推动双威启迪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社会舆论对卫星网企业培训的概念。
B、双威启迪自身运营和管理的问题。
双威启迪本身也可能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服务质量不好,从而导致客户投诉和退货等现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解决:
1、加强和双威启迪公司的沟通,及时把客户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他们;
2、成为南方电信“卫星培训城”,和北大商学网的“远程MBA培训课程”的代理。南方电信“卫星培训城”的服务,与双威启迪的“菜单式培训课程”比较相似,但没有基础培训包服务,目前与双威启迪还没有形成直接的竞争。但长期来看,南方电信“卫星培训城”、北大商学网的远程培训如果上下延伸,三家就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今后与这两家的合作也是必然的。将来哪家的市场推动力度大,哪家的资源支持多,那么业务就朝哪家倾斜。
目前国内VSAT通信业务的小站用户数量由1999年的14838个,增长到2001年的33601个(见图1),也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
VSAT通信业务以其业务类型简单、投资少和收益快等特点,吸引着国内投资和电信运营商的关注,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资金大量进入中国,此领域必将成为投资商的必争之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2001年中国VSAT通信业务总体处于一个增长缓慢的状态,从以下两个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1.新增运营商和新增小站用户数的比较
通过2000年和2001年新增VSAT通信运营单位和其新建小站数量的比较,不难发现:2000年新增VSAT运营单位数量为5个,其建设小站数量为2444个;而2001年新增VSAT运营单位数量为9个,而建设小站数量仅为81个。也就是说,2000年VSAT运营单位几乎是在取得许可证的同时,就开始发展自己的用户,而2001年新增的VSAT运营单位基本上还处于设备选型阶段,尚未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2.运营商增长数和小站用户增长数的比较
从运营单位数量的增长速度来看,2000年比1999年增长了17%,2001年比2000年增长了26%,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整个VSAT通信业务市场中,小站用户总数的增长情况却恰恰相反:2000年的小站用户数量比1999年的小站用户数量增长了64%,而2001年的小站用户数量比2000年只增长38%,远远低于运营单位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 2001年是中国VSAT运营单位业务发展徘徊不前的一年。
这类企业的业务内容基本是为保障总公司的正常运作、提供通信链路,或者作为地面网络的备份。这些企业原多为总公司的卫星通信服务部门,在经济上实行立核算,如联通卫星,如图3所示。这一类型企业的小站用户数量在2000年和2001年也没有出现大的变动,也属于用户群相对稳定的运营单位。这类企业是真正面向市场的VSAT运营企业,其业务领域广泛,涉及到寻呼、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监控、报业传版、娱乐广播等。这类企业一般没有行业背景,是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VSAT运营单位,在进行各自企业的市场定位时各有特色:有的采取与合作方强强联手、分工明确的做法,只提供数据通信的链路,由合作方负责链路以外的事情;有的则不仅提供数据通信链路,还与某一领域内的客户合作,开发应用、提供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