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自出现交易、进入流通后,就成为一种商品,具有观赏、交换、增值等多种价值。但是,由于古代封建社会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人们商品意识普遍淡薄,所以书画的交易规模相对狭窄,交易活动也不够规范。其主要是达官贵人和士人文化生活的一种补充形式。随着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书画鉴赏及流通才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
书法鉴定的方法与技巧归纳起来有:
1、了解每位代表书家的书风特征,用笔习惯,个性特点以及师承渊源。
2、了解各地区,各书家的作伪方法和形式。
3、鉴定者自己临习书法,了解书法的一般技法与审美特质。
画的分类
一般科学的划分为人物、风景、静物。
从画的用料上可分为宣纸、宣绢等。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收藏书画,已经成为许多个人和公司的投资意向。的确,如果资金充足,可以将一些书画装点于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欣赏,既能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能保值、进而也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
收藏国画,不仅能够提升我们个人的审美和品味,还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国画投资收藏市场中,当代书画投资收藏的市场比例正在逐渐的提高,而且当代书画作品平均也在逐渐上升,呈现一个良好的趋势,所以当代书画收藏越来越受欢迎。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不同,必定会影响书法创作。比如唐以前我国人们席地而坐,有时只有小几凭靠,作书时左手凭几按纸,右手悬空书写。宋以后才出现桌子、板凳,才能伏案书写,二者的书写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所以唐宋以前很少出现恭楷、小楷(碑刻除外)的作品,尤其是蝇头小楷,元以后才多起来。
文具。书写的工具对书法作品也很有影响。唐以前多用硬毫笔,如狼、兔等尾毛、王羲之用鼠须笔。而较软的笔如羊毫是宋代才出现的,而更软的鸡毫,清代才有。由于笔的软硬不同,其作品的效果就不大一样。纸、绢等不同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书画的收藏,应该看它的艺术价值。但有些人,在收藏投资的时候,会先看作者是不是美协、书协或者其他职位头衔,这种心态,只会让书画爱好者走弯路。
清代至民国,有诸如北京“琉璃厂”、上海“老城隍庙”等都是书画交易的场所。解放后,私家的古玩店铺逐渐合并,改为国家经营管理的文物商店或书画商店,正规的书画交易一般文物商店中进行。无论是古玩铺还是文物商店的书画交易,都是一对一的买卖关系,这种古代的书画交易方式至今还存在。但作为交易形态的转型,我们也看到了为书画交易提供平台的中介机构的出现,其标志是现代拍卖行的出现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