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友兰浅绛彩瓷器哪里可以鉴定
-
面议
从同治到民国前期,有姓名可考的浅绛彩瓷画师已有550多名。在中国瓷画史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瓷器上传承了传统中国书画的源流,使古老的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青春,在借鉴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按目前传世的实物资料,对浅绛彩瓷画师的构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着重从群体性构成,方面进行了探索。
从地域分,以徽州画家为主体。不同地域的画师共同筑就了浅绛瓷画艺术的辉煌。在浅绛彩瓷画师的籍贯研究中,我们发现,以两个地区为集中。除江西本土人士之外,以古徽州人为多,成就也高。目前发现的550余人中,明确可考的徽州籍画师达50多人,富的“三大家”程门、金品卿、王少维都是安徽人。其中程门、金品卿是黟县人,王少维是泾县人。来自古徽州的画师,还有黟县的程言、程小松、汪藩、汪章、程焕文、吴友兰、汪友棠、何明谷、钱仙槎、孙朗泉、胡仲贞,休宁的有程友石、仙哉、歙县的蒋玉卿。胡夔、鲍小竺,婺源(今属江西)的俞子明、许品衡、少轩、余鸿宾、胡崑,绩溪的江炳文,太平仙源的焦佩兰、余子和,另外汪照藜、方家珍、戴裕成也是古徽州人,但详细籍贯不明。他们吸收了徽文化特别是“新安画派”的精髓,在瓷器上将“新安画派”文化发扬光大。在徽州籍画师群中,有父子,有师徒,更多的是土生土长的相亲。这个特殊的群体成为当时浅绛彩瓷器创作的中坚。相对于阵容强大的安徽籍画师,江西本土的画师队伍也蔚为大观,有籍贯南昌的罗旸谷、万子铭。熊松山、敖少泉,籍贯高安的陈子常,籍贯黎川的徐善琴,籍贯新建的藜瑛,籍贯景德镇的张青明,籍贯波阳古南的李金章、马庆云、余玉田。陈子明、徐子祥、安九氏等。除徽州籍和江西本土籍画师群外,当时还有全国各地的画师齐聚景德镇。如江苏江都的顾海林、浙江平湖的王绶章、四川的周筱松等,还有全国各地到景德镇供职的官员,他们共同把各个流派的绘画艺术带到瓷器之上,了浅绛彩瓷器百花齐放的局面。
浅绛彩瓷的画师大多是文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有些人甚至是的书画家。这些文人画师在创作浅绛彩瓷时,不仅注重瓷器的实用性,更注重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他们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文学修养,将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创造出了具有特艺术风格的浅绛彩瓷作品。因此,浅绛彩瓷的画师通常是文人,他们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瓷器的实用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由于浅绛彩是“瓷器上的国画”,所以鉴定时,除了一些瓷器的鉴定方法外,也可借鉴一些书画的鉴定方法。浅绛彩瓷画一般多为名人所画,有自己特的画风,都落有题字和题款。这样我们在鉴定时,就可以从画风到题字、题款和同一画师的已知作品一一对比,很容易鉴定出真伪 。浅绛彩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款、堂名款、作者姓名款、印章款等,鉴定时这些款识一定要和真品对照。题诗和画风,要注意其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
清光绪8年(1880年)、清同治12年(1862年)、清光绪9年(1883年)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 浅绛彩绘画集锦帽筒 (三对)
尺寸:高28.5cm
估价:RMB 2,000,0
成交价:RMB 6,900,000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在这一大批浅绛彩瓷、新粉彩瓷画家的影响和他们在瓷器艺术上高深造诣的熏陶下,不少有志于陶瓷绘画的外地人聚集于景德镇,致力于瓷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许是因为这一些陶瓷艺术家们认为浅绛彩在艺术水准和社会需要上难有更进一步的潜力可挖,他们逐步放弃了浅绛彩,而是又一次选择了粉彩。过了不久,在掌握了已有粉彩的工艺技术后,他们便另辟蹊径,采用宋元以来的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成功地了新粉彩画瓷法,还组成了新的画派。
清光绪 浅绛彩花鸟山水双耳海棠式瓶
尺寸:高30cm
估价:RMB 30,000
成交价:RMB 1,322,500
北京翰海2017国有文物单位交流会拍卖会
这种所谓的“新粉彩”画瓷法,是画面相对出新、技法相对出奇于传统的一种粉彩画绘的方法,因此也有人将此称为现代粉彩。由于“新粉彩”色彩比浅绛彩更为丰富和华丽,使得这种彩色瓷一问世就获得了富裕市民的欣赏,从而有了比浅绛彩瓷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