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孔孟文化缅甸花梨沙发图案介绍
-
面议
画案,中国式文人的简约
画案,是长形桌案的一种,也是明式书房家具中使用频繁的家具样式,常见的画案以平头案为主,一般在书房里居中的位置,画案面板宽阔、平敞足够平铺大的宣纸,可做文章也可作画,四周放置椅凳,主人使用时可以站立也可座于画案后的官帽椅或扶手椅,文人学士在书房或座于椅上咏读文章或俯与案上写诗作画。
一张面板、两个牙板、四条桌腿而已,雕刻仅出现在两条牙板上,虽然只有几条线,但做到了赠则累赘、减则散架。
看似普通却恰恰符合文人书房对家具使用功能的要求,这也说明了明式家具造型简约大气,雕刻画龙点睛之意。
每一笔雕刻必定是生辉之笔,每一笔雕刻都被大限度的意象化,抽象化,几条线就是富贵的牡丹,几条线就是吉祥如意,几条线就是梅兰竹菊,看似简单的雕刻线条勾勒出了无尽的想象,文人身处的空间也许只是一间简陋的书房,但是文人心中的世界却能涵盖天下
王义红木家具是由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国家工艺美术师、中国红木文化传承大师、中国红木副会长王义先生创作。王义红木电话:(同号)
官帽椅,文人眼里的出仕入仕观
官帽椅因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吏所戴的管帽而得名,家具里常见的官帽椅有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宫官帽椅,明式家具里官帽椅的原型可以追溯到明代王析的《三才图会》中的幞头,从侧面看官帽椅的扶手就像幞头的前部,椅背就像幞头的背部,官帽椅的造型如行云流水一般的顺畅、飘逸,又如骨骼清俊、棱角分明的文儒雅士。
将椅子塑造出官帽的形态,又表达出了文人雅士内心渴望出仕的情怀,他们希望通过十年的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博得功名利禄,即便他们不愿进入庙堂,世间的一切也能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因为他们的书房就是一个包容的空间。
王义红木家具是由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国家工艺美术师、中国红木文化传承大师、中国红木副会长王义先生创作。王义红木电话:(同号)
关于太师椅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有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家具十分特别,这就是“太师椅”。太师椅兴于北宋,以后在宋元明清的史书、名人笔记以及现今流行的几部有影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和描述。到底什么样的椅子才叫太师椅?太师椅的名称又从何而来呢?
有关太师椅名称的早记载见于宋代张端义的《贵耳集》。书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用之。遂号太师样。”
文中提到的秦师垣,即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当时有个官员叫吴渊,很有眼力见儿,喜欢拍马屁,赶紧把头巾捡起来给秦桧戴上。随后便命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太师椅由此产生,太师椅这一名称也由此传开。这段文字除了告诉我们太师椅的名称由来以外,还清楚地说明,当时的太师椅就是带有荷叶托首的圈椅。这种拖首的功用类似于现代汽车、飞机靠背椅上的头枕。一个大奸臣,一个马屁精,无意中为中国家具史留下了一笔遗产。
有趣的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桧与太师椅的种种瓜葛,并将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明确称为“荷叶交椅”、“太师交椅”,为张瑞义的说法提供一个佐证。
宋人王明清在《挥尘三录》中记载了当时其他朝臣用太师椅“仰首而寝”的情形,并说“达宦者皆用之”。可见“太师椅”之名流传颇快。宋代名画《春游晚归图》中将太师椅描绘得十分清晰。图中一个官员游春归来,鞍前马后簇拥十余侍从。其中一个肩扛的就是这种带荷叶托首的太师椅,用以供主人随时休息。
明代时,“太师椅”之名仍很流行,但椅形已不是指带荷叶托首的交椅了,而是将下部框式方座,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了。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椅之有杯圈联前者,名太师椅”。照此推论,似乎凡椅背、扶手呈圈者,皆可谓之为“太师椅”。
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引《工段营造录》说:“椅有圈椅、背靠椅、太师椅、鬼子诸式”。把圈椅和太师椅并提,说明清代太师椅不是指的交椅和圈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除了对使用这种椅子的官宦、长辈们表示尊敬外,还因为这种椅子多用狮子纹作装饰,称其为太师椅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义红木家具是由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国家工艺美术师、中国红木文化传承大师、中国红木副会长王义先生创作。王义红木电话:(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