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钱币拍卖交易,清代银币拍卖
-
面议
各国钱币收藏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大多数藏友把全世界的纸钞当做收藏目标,认为收藏的范围越广,价值就越高,以至于藏品用厚厚的十几本集币册才能装下。不可否认,外钞收藏的范围要比人民币收藏拥有更广、更深的收藏维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要去收藏全世界的方式去进行。因为收藏全世界本身就是不切实际和无法实现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品种又浩如烟海,是收藏不过来的。如果只是浅尝即止,选择中低面值的一般品种,那就无法感受世界纸钞中的魅力了。任何收藏都是从广度到深度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收藏前期因为要进行基础藏品的储备和学习进行广度收藏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味地采取有广度无深度的收藏方式,就会错过很多值得收藏且非常有潜力的优势品种。
古钱币指古代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西北方的秦国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早由法定的货币。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