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速公路绿化方案,高速公路绿化施工
-
面议
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中央分隔带、碎落台、护坡道、路基边坡以及两侧的绿化带与高等级公路相互衬托,共同形成了一种景观,在美化公路的同时,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对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排出的大量废气、温度进行调节和净化,减少风蚀,降低噪音。据相关资料表明,地球上60%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植物,每公顷阔叶林(相当于1公里公路两侧单行行道树)每天能吸收10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kg的氧气,可以供1000人所需,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及汞、铅蒸气等,例如成片的松林,每天可以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毫克的二氧化硫。
美化路容,舒适旅途
采用乔、灌、花、草绿化公路,当高速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通过适当的种植修复不连贯、不协调的公路景观,不仅阻断隔绝了公路外侧不佳景观对乘车人的刺激,还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行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高速公路绿化包括中央分隔带、两侧绿化带、边坡防护、互通立交、附属区(内含服务区、生活区、停车区)等部分。其景观设计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生态原则,结合公路周边自然环境,在体现经济性原则的基础上,确保绿化区域实现物种多样性,不仅满足应有的功能性,还要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由于高速公路绿化环境特殊,大大限制了绿化养护工作的频次,因此所选植物应以乡土品种为主,此类植物具备成本低,成活率高、抗逆性强,养护管理要求低等优点。
不同功能区,在植物配置形式、品种选择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服务区是人们停留时间长的地段,因此对景观效果要求也高。该区域通常占地面积不大,设计时根据生活服务区划的性质、功能,应用传统的前庭后洗手法,形成大小不同的功能空间,使建筑物内外景观呼应,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栽植,充分体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场景,创造一个优美的 生活空间。选用中槐、杜松、园柏、丁香、线 绣菊、月季、连翘、四季草花、草皮等植物。
加强后期管护,质量把关
树木的养护管理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将栽植和管理的关系归纳为“三分栽植,七分管理”。即依据树木生长需要和某些特定的要求,及时采取施肥、灌水、中耕除草、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和人为养护, 防止出现重栽轻管、只栽不管、栽得起养不起和栽后不会管的现象发生,绿化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要分工明确,在喷播的各个阶段,从材料准备、面积确定到喷播操作的每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严把质量关。操作人员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加料顺序、搅拌时间和喷播均匀程度等,喷播面积及密度与计划一致,厚薄均一。
边坡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公路的服务功能,绿化要达到稳定路基、保护路面、诱导交通、保障行车安全、减轻噪音、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协调等目的,同时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边坡是高速公路破坏严重的地方,由于有些边坡较陡由于有些边坡较陡,雨水的冲刷会造成边坡水土的大量流失。因此,边坡绿化其首要功能是生态防护,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边坡的自然生态。
公路边坡防护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多为钢筋、水泥组成的刚性防护;植物防护则为柔性防护,工程防护是植被防护的基础,两类防护形式是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起到防护、美观的目的,而且能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路堤边坡的绿化,由于土质和保水性能很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采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
公路边坡的植物定居后,在其群落结构中,仍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属于从属的位置,因为草本植物早期生长速度非常快,而且耐贫瘠,这样可以尽快恢复边坡的植被覆盖,控制土壤流失,美化路容。但是这样的植物群落结构非常的不稳定,如果措施跟不上,草本植物过度发育,群落中的灌木很快就会因为营养、阳光、水分和其他资源不足而被草本植物“吃掉”,另一方面一旦草本植物把土壤中的营养捎耗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出现大面积的衰退,并且重新回到裸地的状态。这种现象已经在以往的高速公路植被恢复建设中已经是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