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山水画快速成交,名画鉴定
-
面议
《洛神赋》,是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其中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一。
张大千喜好以松荫高士为题材的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张大千笔下的松荫高士图,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无论是早年的俊逸秀美、中年的精工富丽,还是晚年的沉郁朴拙,都令人感慨其人物画创作兼具古今的眼界、深厚扎实的传统基础,折服于其笔下人物清丽雅逸的名士风度。
齐白石的绘画生涯是从画人物开始的。自言:余数岁学画人物,三十岁后学画山水,四十岁后专画花卉虫鸟。
齐白石年轻时就以画人物为生,尤其是写实的美人图,在当地颇有名气,当地人都叫他“齐美人。齐白石后习古人笔墨,作为民间工匠出身的艺术家,把对人物的理解与中国绘画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陈履生评:
“20世纪初,以齐白石、陈师曾为代表一批画家在人物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稀释了过去以文人画为主流的整体面貌。”
齐白石的人物画诙谐幽默、稚拙纯朴、意趣横生,其
笔下的钟馗幽默、风趣、儒雅、憨态可掬,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物,这也是齐白石将神话传说作拟人化处理的习惯性手法。
荣宝斋推出的首届范曾先生书画作品及木版水印作品个展,展览展出了范曾先生精心创作的书画及历年来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范曾先生木版水印作品数十件。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直播展览实况,吸引了广大观众驻足欣赏。自2004年以来,范曾先生在荣宝斋举办了十几年“范曾作品展”已然成为书画艺术界的一段佳话,此次推出的范曾先生木版水印作品也再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李可染(1907.3.26—1989.12.5),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他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李可染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春风图》
《榕荫放牧图》
《柳溪归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