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标准1.4378耐腐蚀不锈钢固溶退火盘条
-
面议
主要元素及作用
碳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是强烈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其形成奥氏体的能力约为镍的30倍,碳是一种间隙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强度。但碳在不锈钢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碳含量过多,形成碳化铬多,固溶体中含铬量下降,钢的耐腐蚀性能降低,总体来说,工业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都是比较低的,大多数在0.1~0.4%之间。
铬
铬能显著提高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抗硫化性以及高温强度。铬与不锈钢中的碳形成碳化物,降低钢的耐蚀性引起晶间腐蚀,但当碳量一定时,随着钢中铬量增加,晶间腐蚀敏感性下降。
镍
镍是奥氏体不锈钢中仅次于铬的重要合金元素,为了耐还原性酸和碱介质的腐蚀,向钢中加入镍,镍可以促进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提高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铬镍共存可显著强化不锈钢耐蚀性。且镍对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有益,但对高温抗硫化性有害。
钼
一般的奥氏体不锈钢仅用于要求不锈性和耐氧化性介质的使用条件下,钼作为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加入,使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钼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钢在还原性介质的耐蚀性并提高钢的耐点蚀及缝隙腐蚀性能。钼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化作用不显著,但随着钼含量的增加,钢的高温强度提高。钼作为合金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还原性介质、耐点蚀及缝隙腐蚀机理尚不清楚。
氮
氮是不锈钢中应用的xxx一种气态合金元素,生产中加入方便,价格低廉,有益作用显著,副作用较少,是不锈钢中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合金元素。氮通过固溶强化可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可以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耐氧化性酸、还原性酸介质的全面腐蚀性能;钢中含氮量超过0.12%~0.15%时,奥氏体不锈钢的冷、热加工性和冷成型性将下降。
硅
当硅含量≤0.8%或≤1.0%时,降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并显著提高钢的固溶态晶间腐蚀敏感性;当钢中硅量极低时,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耐硝酸腐蚀性能显著提高,耐固溶态晶间腐蚀的性能优良。加入适量硅可使不锈钢具有的耐高温、高浓度硝酸和硫酸腐蚀的性能,同时可显著提高不锈钢的高温抗氧化性。
奥氏体不锈钢(AusteniticStainlessSteel)是使用状态基体组织为稳定奥氏体的不锈钢。具有很高的耐蚀性,良好的冷加工性和良好的韧性、塑性、焊接性和无磁性,但一般强度较低。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含镍[niè]8%左右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习惯上称为18-8型不锈钢,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有12Cr18Ni9、06Cr19Ni10等型号。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多种重金属合金元素,不合格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品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发展历史
1904~1906年法国吉耶(L.B.Guillet)、1907~1909年英国吉森(W.Giesen)、1909~1911年法国波特万(A.M.Portevin)分别发现了Fe-Cr和Fe-Cr-N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1908~1911年德国蒙纳尔茨(P.Monnartz)提出了不锈钢和钝化理论的许多观点。1912~1914年德国毛雷尔(E.Maurer)和施特劳斯(B.Strauss)开发了C<1%,Cr含量在15%~40%,Ni<20%的奥氏体不锈钢;1929年施特劳斯取得了低碳18-8不锈钢的专利权;1931年德国的霍德鲁特(E.Houdreuot)发明了含Ti的18-8不锈钢;1946年美国史密斯埃塔尔(R.Smithetal)研制了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相继开发了具有高强度可进行冷加工成形的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7-7PH和PH15-7Mo。1948年,美国阿姆科公司(ArmcoSteel)成功开发17-4PH及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7-7PH、PH15-7Mo等。1951年,美国阿勒根尼•路德姆公司开发出201、201L以锰代镍奥氏体不锈钢。1959年,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建立了一套钢铁材料五位数编号系统,1.40××-1.46××数字系列表示不锈钢,1.47××-1.49××数字系列表示耐热钢和高温材料。以化学符号和表示元素百分比的数字命名合金。欧洲、国际标准化组织、俄罗斯、中国等采用了这种命名方法。1968年,世界氩[yà]氧精炼法(ArgonOxygenDecarburization,AOD)精炼炉在美国Joslyn制造与供应公司的印第安纳州韦恩保厂建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完成了钛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向低碳和低碳不锈钢的过渡。1977年,南非米德尔堡钢与合金公司成功炼出3Cr12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概念,1984年韩国申请了SR50A(S32050)的专利,S32050含有较高的铬、氮含量,具有的耐蚀性和常规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1988年芬兰Qutokumpu公司研发出S34565,通过提高锰含量来提高氮的溶解度,提高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同时又降低了价格。1994年法国使用钨取代部分钼[mù]研发了S31266超级奥氏体不锈钢,降低了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的风险。1996年,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成立。2000年美国特种金属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31277。1995年—2010年,波斯湾AlShaheen海上油田使用408吨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管道。2020年Sandvik研发出N08935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新钢种,可以适用于腐蚀性环境和海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