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乙烯基玻璃鳞片面漆经销商
-
面议
玻璃鳞片胶泥施工后表面颜色不均匀,有的话黄,有的跟画的画似的,失去了玻璃鳞片胶泥防腐整体的美感,让我们担心的是玻璃鳞胶泥整体的防腐性能是不是收到了影响。
我们先了解一下玻璃鳞片防腐发花的真正原因,找到了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玻璃鳞片胶泥发花黄变的原因:玻璃鳞片胶泥出现了渗色(也就是颜色的渗透)
1、原因:底层未干即涂面漆,有色硝基底上涂聚酯漆,料中有有机颜料或色精,耐溶剂性差,未封闭处理。
2、解决办法:底层充分干燥后再重涂,底漆和面漆配套使用,采用无机颜料,或进行封闭处理,再涂表面层。
玻璃鳞片防腐的优点:
1、受介质、气体、水蒸汽的渗入远小于普通的玻璃钢。不容易产生介质扩散,可有效地避免底蚀、分散、鼓泡、剥离等物理破坏。
2、硬化时收缩率小。由于玻璃鳞片分散了应力,各接触面的残余应力小,热膨胀系数也小,故粘结强度不会因热胀而衰减,热稳定性好。
3、耐磨性和对擦伤抵抗性较强,遇机械损伤只限于局部,扩散趋势小。
4、修复性好。使用几年后,破坏处只需要简单处理,即可修复。
5、对防护面适应性强,尤其适合于复杂表面的防腐。
6、施工性好。鳞片防腐可用喷涂、滚涂、刮涂等多种方法施工。整体性好,且现场配料方便,可室温固化及热固化。
目前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鳞片衬里,在海水输送管、钢槽、钢桩、钢槽衬里、钢桩衬里,以及混凝土桥等方面,也均已获得了成功的应用,经过实际使用证明,其效果都比较良好。例如,对于安装管道的内壁表面的涂装,现大多采用金属块的方法。即在两块金属块之间,夹有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鳞片衬里涂复材料,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延着管道移动,在金属块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空隙,是用来在管内壁表面涂复衬里膜的。这种方法要求涂料的适用期,约为 3h10h。
中温乙烯基玻璃鳞片涂料,由于采用乙烯基酯型树脂加特定附料,用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中配制而成,从而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耐温性能可以达到180℃,另外由于乙烯基玻璃鳞片涂料的多层平行排列,大大延长了渗透路径,具有的抗渗性能。鳞片衬里中玻璃鳞片在树脂中的非连续分布,使中温乙烯基玻璃鳞片涂料鳞片衬里具有理想的抗应力破坏失效能力,从而更适合大型和有温度变化设备的内衬防腐。
玻璃鳞片胶泥(涂料)施工的一般规定
1, 环境条件:
1)在大风天禁止涂装作业。 2)在潮湿表面上不得进行涂装作业,待涂表面周围温度至少不能低于露点以上3℃,相对湿度一般不能大于85%。 3) 在气温低于5℃时,鳞片胶泥(涂料)的固化速度明显减慢,一般不进行喷涂作业。
2, 冬季施工措施: 1)为了冬季施工的鳞片胶泥(涂料)的固化性能,被衬设备,烟道外部应采用保温材料整体包覆。 2)采用空气加热设备,通过空气热传递,使被衬基材表面升温至10℃以上。火电厂也可以在设备内部采用蒸汽管道加热。 3)湿度控制:设备内部的相对湿度一般不能大于80%。
乙烯基玻璃鳞片底漆是玻璃鳞片胶泥配套使用的打底涂料,起作用就是负责屏蔽基材和衔接玻璃鳞片胶泥。采用乙烯基玻璃鳞片底漆防腐涂料进行防腐时,防腐涂料能够起到增强极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靠防腐颜料来实现的,而增大防腐涂层内部电阻主要决定于防腐涂料中的树脂(成膜剂)的种类。支配腐蚀环境中防腐涂层电阻大小的是水、氧、电解质及其它有害物质对防腐涂层的透过率。但是防腐涂层表面往往存在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针孔,由于这些针孔的存在,外部的腐蚀性物质还是会渗入防腐涂层内部与底金属发生反应引起金属腐蚀。因此增加防腐涂层的层数,使针孔减少到低限度,才能起到防腐作用。不同的树脂(成膜剂)产生的针孔数量不同,防腐效果也不同。
玻璃鳞片胶泥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粘贴时,在粘衬部位均匀涂刷二层玻璃鳞片涂料,然后垂直于涂刷表面平铺无碱无蜡无捻粗纱方格玻璃纤维布,然后采用辊刷、毛刷等工具蘸取衬布胶料,从一端或中间赶走气泡,并使胶料充分浸润布料。布料贴衬时不可强行牵拉,防止变形走样,布料亦应逐渐展干,逐步贴衬,要求搭接≥50mm。在衬一层布24h后,检查衬里层有无毛刺、流淌、气泡、脱层等缺陷。
中温玻璃鳞片胶泥有哪些特点性能呢,咱们分析一下:
1.材料构成:由中温901乙烯基树脂为基料,玻璃鳞片为骨料,加入其它助剂,经过设备精制而成。
2.较低的渗透率。实验证明鳞片涂层的抗水蒸汽渗透率比普通环氧树脂涂料高6~15倍,比普通环氧FRP高4倍。
3.具有较强的粘结强度,不仅指树脂基体与其中的玻璃鳞片之间的粘结强度较高,而且玻璃鳞片胶泥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高,同时玻璃鳞片胶泥涂层不易产生龟裂、分层或剥离,附着力和冲击强度较好,从而较好的耐蚀性。
玻璃鳞片胶泥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防腐涂料,主要是由分散不连续的玻璃鳞片还有粘稠树脂经设备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玻璃鳞片胶泥的施工质量一定程度影响着防腐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正确合理的施工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玻璃鳞片胶泥在施工时主要用抺子、刮板涂抺到需要防腐的物体表面,每道涂刮厚度为0.8mm到1mm,道固化后间隔24小时以上再涂刮第二道。在具体涂抹的时候,抺刀应和被涂抺面保持适当的角度,并且要沿尖角的锐角方向照适当的速度与力度推抺,使涂料沿物体表面逐渐涂敷,令空气在涂抺中不断从界面间推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