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殿设计联系方式
-
¥88.00
大雄宝殿中的“宝”字,则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宝”,他们分别是佛,法和僧。佛便是像如来佛一样圆觉通慧的大能者,法指佛经教义,而僧,显而易见是寺庙中传授佛理的僧众。“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也是以这三宝命名,若是心中有求,才会入殿参拜求遂愿,或是求通透,净心。前来拜佛求缘的人,也都相信有“大雄”如来佛坐镇的寺庙,必然能雄正大千,所愿顺遂。
我国佛寺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晋唐以后,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被移于寺外,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寺院坐北朝南,主要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西藏的佛寺建筑,一般有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法堂:为禅门演说佛法的地方。法堂内佛像已不是主体,不少佛寺不设讲堂,一般就在大雄宝殿诵读经书或举行佛教仪式。 法堂的中央设一座台,安放案桌(讲台)和法座,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法座背后有一个大的屏风,常常有狮子吼图。因为佛教常以佛说法比喻为狮子吼。
讲堂:亦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讲堂也是讲说佛经的地方。中小型寺院没有法堂,就以讲堂代替法堂。如果有法堂,那么讲堂就置于法堂两侧的厢房内,或者安排在佛殿和法堂之间两跨院之中。寺院是演说佛经、念经、皈依力戒之所。
碑楼是寺院用来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楼阁,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晒雨淋而风化破损。造型多为方形,四面开门,中间端放大碑。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式,与钟鼓楼楼顶样式相似。碑楼一般建在大雄宝殿前面院子的两侧,数量有一对、两对、三对。有的寺院为了不妨碍大雄宝殿的庄严气象,不在前面建碑楼而在前面两侧建碑廊。作用与碑楼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