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新型环保节能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 1套¥2000.00
浙江**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0万吨新型环保节能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二二年七月
目 录
章 总 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2
1.2项目承建单位简介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 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0
2.3.1积极响应我国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号召的现实举措 10
2.3.2顺应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 11
2.3.3推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需要 12
2.3.4促进我国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的需要 12
2.3.5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3
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 1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3
2.4.1政策可行性 13
2.4.2技术可行性 17
2.4.3管理可行性 17
2.5分析结论 18
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19
3.1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 19
3.2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1
3.3我国新能源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2
3.4发展生物能源优势分析 23
3.5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5
3.6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优势分析 26
3.7市场小结 28
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29
4.1地理位置选择 29
4.2区域投资环境 29
4.2.1区域位置 29
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9
4.2.3区域气候条件 30
4.2.4区域交通条件 30
4.2.5区域经济发展 30
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32
5.1总图布置原则 32
5.2土建方案 32
5.2.1总体规划方案 32
5.2.2土建工程方案 33
5.3主要建设内容 34
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4
5.4.1给排水 34
5.4.2供电 36
5.5道路设计 38
5.6总图运输方案 39
5.7土地利用情况 39
六章 产品方案 40
6.1主要产品方案 40
6.2产品质量标准 40
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0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0
6.5产品工艺流程 41
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41
6.5.2产品工艺流程图 41
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2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2
7.2主要设备选型 43
7.2.1设备选型原则 43
7.2.2主要设备明细 44
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 46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6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6
8.2.1能源消耗种类 46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6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7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7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8
8.5.1工业节能 48
8.5.2节水措施 48
8.5.3企业节能管理 49
8.6结论 50
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1
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1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1
9.1.2设计原则 51
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
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2
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2
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3
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
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
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
9.4.3 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5
9.5消防措施 56
9.5.1设计依据 56
9.5.2防范措施 56
9.5.3消防用电及消防报警 57
9.5.4消防管理 58
9.5.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8
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59
10.1 编制依据 59
10.2概况 59
10.3 劳动安全 60
10.3.1工程消防 60
10.3.2防火防爆设计 60
10.3.3电力 60
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61
10.4劳动卫生 61
10.4.1防暑降温 61
10.4.2卫生 61
10.4.3照明 61
10.4.4噪声 62
10.4.5个人防护 62
10.4.6安全教育及防护 62
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3
11.1组织机构 63
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3
11.3人力资源管理 64
11.4劳动定员 64
11.5福利待遇 65
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 66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6
12.2建设工期 66
12.3实施进度安排 66
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7
13.1投资估算依据 67
13.2建设投资估算 67
13.3流动资金估算 68
13.4资金筹措 68
13.5项目投资总额 68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1
十四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72
14.1经济效益估算 72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2
14.1.2产品成本 73
14.1.3平均产品利润 74
14.2财务评价 74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4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4
14.2.3不确定性分析 74
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78
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 79
15.1项目风险因素 79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9
15.1.2技术风险 79
15.1.3市场风险 79
15.1.4资金管理风险 80
15.2风险规避对策 80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0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0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0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1
十六章 招标方案 82
16.1招标依据 82
16.2招标内容 82
16.3招标程序 82
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87
17.1结论 87
17.2建议 87
附 表 88
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88
附表2 总成本表 89
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0
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1
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2
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3
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4
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5
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6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97
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8
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9
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1
附表1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03
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年产10万吨新型环保节能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浙江**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址选择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镇工业地块
1.1.5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186--0072--8890(微)杨刚 工程师
1.1.6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为111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2700.00万元(建筑工程费用为5654.8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2200.00万元,土地费用为12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344.05万元,预备费281.1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500.00万元。
本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150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12130.43万元,年均利润总额2768.51万元,年均净利润2076.39万元,年均上缴城建费及附加为90.55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754.56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4.76%,投资利税率32.3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0.47%,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6.31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主要利用纺纱厂废旧棉絮、废料棉尘、废旧布角料生产新型环保节能生物质颗粒燃料,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吨。
本次项目总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为440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层数 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
1 生产车间1 5 2000.00 10000.00
2 生产车间2 5 2000.00 10000.00
3 成品库 2 4000.00 8000.00
4 原料库及堆场 2 4000.00 8000.00
5 综合楼 6 600.00 3600.00
6 宿舍 5 800.00 4000.00
7 附属设施 1 400.00 400.00
合计 13800.00 44000.00
道路硬化工程 3600.00
绿化工程 2500.00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 1118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从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工期共计1.5年。
1.2项目承建单位简介
1.3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3.《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修订)》;
4.《国家发展改革委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5.《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6.《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7.《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
8.《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9.《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10.《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
11.《温州市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1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三版);
14.《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15.《现代财务会计》;
16.《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7.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8.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资源、能源及劳动力优势,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前置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大利用和效益大化。
2、坚持技术、设备的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和指标
一 主要指标
1 项目达产年设计产能 万吨/年 10.00
2 项目总用地面积 亩 30.00
3 项目总建筑面积 ㎡ 44000.00
4 建筑密度 % 69.00%
5 容积率 - 2.20
6 总投资资金,其中: 万元 11180.00
6.1 建筑工程费用 万元 5654.80
6.2 设备及安装费用 万元 2200.00
6.3 土地费用 万元 1200.00
6.4 其他费用 万元 344.05
6.5 预备费用 万元 281.15
6.7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500.00
二 主要数据
1 达产年年产值 万元 15000.00
2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12130.43
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2768.51
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2076.39
5 年均增值税 万元 754.56
6 年均所得税 万元 692.13
7 年均城建费及附加 万元 90.55
8 项目定员 人 220
9 建设期 年 1.5
三 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24.76%
2 项目投资利税率 % 32.32%
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47%
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26.91%
5 税后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8,277.30
6 税前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13,053.76
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 年 6.31
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 年 5.45
9 盈亏平衡点 % 43.40%
1.7综合评价
本项目研究“年产10万吨新型环保节能生物质颗粒燃料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建成后将采用生产技术,依托建设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项目企业技术优势,生产节能环保、低碳、废气减排的新型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积极响应国家提倡“低碳环保”新能源产业发展,并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更可大力推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本项目利用现代加工技术;遵照绿色、环保标准组织生产;在自行设计、控制的生态系统内,实行物质循环、多级利用,没有物质的浪费,节省大量能源;根据市场导向,实现物质转换达到高、好经济利用价值;采取技术措施控制能量流向人类需要的能源上,不造成对环境的中间污染,且生产的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身体生命健康的绿色环保新型能源,推广利用价值。
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2.1项目提出背景
循环型经济是“循环型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循环型社会”则是循环型经济的制度保障。两个过程是统一的,表现在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观、人群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的运行方式的转变上,因为经济系统中的加工废物和消费废物都是排入社会的,如果社会没有把这些废物重新输入到经济系统的机制的话,循环型经济是不可能形成的。而要形成这一机制则要依赖于上述的价值观、消费观和相关方式的转变。自从循环型经济的概念问世以来,发达国家及其城市已先后把构建循环型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目标,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成倍地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这正是提高资源生产率的本质所在。
本报告有中投信德杨刚186,0072,8890(微)工程师编制,请勿复制。更多案例参考或报告的定制询杨刚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