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底款乾隆年制
-
面议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制”字左上部分写法如第9款图。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
其中“清乾隆御窑天蓝釉双龙耳瓶”以4025万元成交,“明成化官窑青花矾红五龙宫碗”1081万成交;“清雍正御窑天蓝釉蒜头瓶”1035万成交,“清雍正御窑仿汝釉弦纹贯耳瓶”563.5万元成交。
在清代御瓷部分中,尤以“清乾隆天蓝釉双龙耳传经瓶”傲视群芳。此瓶为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处渐收;颈上凸起5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该瓶通体施天蓝釉,釉色沉静深邃,宛若广袤之天穹,殊胜不可言妙。此瓶来源清晰,传承有序。早由山中商会购于中国,并于1934年在“东京山中商会春季展销会”上展出,后由日本藏家购得后藏匿家中,近一个世纪从未在公众场合中露面。根据相关文献记录,1934年在东京山中商会展销会中展销的绝大部分瓷器为当时恭王府、庆王府旧藏。
乾隆瓷器鉴定特征
一、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
二、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大清乾隆时期瓷器鉴定特征
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
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乾隆时期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