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工厂灭老鼠公司
-
¥400.00
(3)饱和率;指灭鼠措施对鼠起作用的满足程度。在投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投药过量、投药不足或总体过量局部不足的情况.
投药过量会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投药不足将降低灭鼠效果并容易使鼠类出现抗药性,总体过量局部不足会出现局部区域灭鼠效果不佳的结果。因此,要严格把握投药剂量和位置。在室内,灭鼠药应投放在鼠类活动频繁的场所和部位,每堆投10g左右。根据楼层层次和鼠密度高低,投饵堆数可适当增减。室外可沿墙根、沟旁和绿化带沿线投放,每隔5~10m投放1堆,在鼠洞或鼠迹较多处,要投放多堆。对不同优势鼠种进行布放毒饵时要有所区别,如对小家鼠则应多堆小量,间距要密,对褐家鼠投饵数量多堆少!
下降型种群其年龄锥体呈壶形,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的幼体所占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
在理论上,种群具有一个稳定的年龄分布,即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所占比例稳定不变。稳定的年龄分布是种群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年龄分布,它与种群大小的变化无关。如果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种群的稳定年龄分布可能也随之改变;当环境条件恢复到种群初始的稳定状态时,种群的稳定年龄分布将随之恢复。
啮齿动物的日历年龄是很难鉴定的。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将鼠类种群分成3~4个年龄组,即(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
鉴定鼠类年龄的方法较多,通常以体重法、体长法、尾长法、白齿磨损法及晶体干重法等鉴定鼠类种群的年龄。体重法、体长法和尾长法等简便易行,但误差较大;晶体干重法度高,但操作繁琐。例如,用体重法鉴定黄胸鼠的年龄,其标准为:幼年组的体重≤40g,亚成年组的体重40.1~95g,成年组的体重95.1~130g,老年组的体重>130g。
鼠类的年龄组成既影响种群的出生力,又影响死亡率。因为不同年龄的繁殖力不同,死亡率也不同。由于鼠类的生态寿命远短于生理寿命,生态寿命的老年实际上只相当于生理寿命的成年,所以不少实际调查结果表明,鼠的体重、体长等自生态寿命的幼年到老年依次增加;繁殖力也以老年为高。
褐家鼠体型粗大,成年个体连同尾长可达300~400mm少数个体体重达400~500g,或者更重。尾长短于体长,耳壳短而厚,向前拉折不能遮住眼部。后足粗大,长度大于33mm。
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基深灰而棕色。背面中部生有较多的全黑毛,故颜色较体侧为深。腹部灰白色,腹毛基部灰色,尖部白色。足背毛白色,尾毛有两种颜色,上面黑褐色而下面灰白色。
在室内多活动于房屋的下层,它的栖息地十分广泛,如地板下、阴沟、下水道、厨房、厕所、厩圈、库房、垃圾堆以及河湖沿岸、农田、菜地、沟渠等处。
食性很杂,喜食含水分较多或油脂较多的食物,在住宅区,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也吃垃圾、粪便等。在野外,吃各种农作物,也吃草子、小鱼、虾等。
性较狡猾机警,嗅觉、听觉和触觉都很敏感,警惕性高,记忆力强,对改变的环境或出现异物较易产生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