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碳核查ISO14064认证用途
-
面议
光伏是支持零碳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的预估,未来全球90%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中70%以上是光伏+风电,所以光伏将成为未来的一个主要能源。爱士惟CTO吴生闻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光伏安装量是1.2TW,到2050年预计达到18TW,这意味着光伏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中国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安装量就已经达到了78GW,整个安装量会超过之前的预期,达到300~350GW左右。
"完善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制度有利于低碳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或绩效挂钩机制,可保障相关工作有效执行。
如华能集团出台集团层面的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四个统一原则)开展从纲领性文件到实施细则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与系统建设,包括《华能集团CDM管理办法》、《华能集团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办法》、《华能集团合同能源管理办法》、《华能集团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华能国际(华能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交易及履约、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要求。中国神华建立了覆盖碳排放、能源消耗等主要指标的ESG目标管理体系,将ESG指标纳入管理层和所属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推动企业低碳目标实现。"
"全球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服务公司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2269.HK)宣布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简称SBTi),并提交了科学碳目标承诺书。这也标志着药明生物成为早加入SBTi的生物药CRDMO公司之一,身体力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表率作用。
SBTi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的倡议,旨在定义和推广科学碳减排目标设定。根据倡议要求,药明生物将于两年内设定温室气体减排近期目标、及2050年前达成净零排放的远期目标,并向SBTi提交认证,以推动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以内”的目标。"
"近日,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通知已经下发至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力争到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该通知中包含的《央控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构建了中国特色的ESG指标体系。
目前,把ESG纳入估值考量已经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公募今后在投资中如何将ESG因素纳入投研流程,在投资实践中体现ESG因素对上市公司估值的贡献呢?多位公募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已经在投前、投中、投后环节都开展了ESG投资管理,并在估值中逐步纳入ESG考量。未来,还会将ESG股东参与融入到研究员日常的上市公司接触中,并积极引入外部上市公司投资决策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投票管理,推动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全球对企业 ESG 监管政策呈逐年上升态势。ESG 在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 年之前,各国的监管政策以鼓励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投资机构评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 ESG 风险和机遇。鼓励机构增强内部的 ESG 能力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搭建内部ESG 数据库、评价体系和研究体系。2015 年之后,监管对 ESG 信息披露的要求趋严,监管开始逐步强制要求企业、投资机构对 ESG 信息进行详细披露,且披露的范围在扩大和细化。如香港联交所于 2015 将披露准则从自愿遵守提升到“不遵守就解释”;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建议是否考虑了可持续性因素,也采取了“不遵守就解释”原则;伦敦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进行 ESG 信息披露时,不仅提出披露定性环境治理要求,还需要披露定量碳排放指标。对机构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内部的能力建设,还需要加强对价值链上被投企业的赋能,要求机构履行股东权益,定期与企业做 ESG 层面的深度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审慎地行使投票权。通过深度参与,推动被投企业将 ESG 纳入到实际经营和管理中。
"ESG自提出以来,以其广泛适用性和可量化评估的特质,正在重塑商界的价值观与生态圈,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应用、成为全球新共识。ESG是近年来金融市场兴起的重要投资主题和企业行动指南,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市场和微观企业层面的具象投影。
在中国经济向增长转型、践行新发展理念、迈向碳中和目标、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全面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ESG日益成为重构企业品牌价值成长的新逻辑、新风口、新路径,绿色金融和ESG投资理念也受到国内外投资者广泛关注。在我国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后,这项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制度更加凸显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或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