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更改工艺油漆回收求购环氧油漆回收
-
面议
直接染料含有-SO3Na、-COONa等水溶性基团,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对于溶解性差的直接染料可以加纯碱助溶。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大部分能与钙、镁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使染色织物产生色斑,因此直接染料用软水溶解。生产中染色用水如果硬度偏高,可加入纯碱或六偏磷酸钠,既有利于染料溶解,又有软化水的作用。
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直接性较其他染料高。这主要是由于直接染料的分子量较大,分子结构呈线型,对称性较好,共轭体系长,同平面性好,染料和纤维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大。同时,直接染料分子中含有氨基、羟基、偶氮基等基团,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中的羟基、氨基等形成氢键,使染料的直接性进一步提高。
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时,盐起促染作用。其促染机理是,直接染料在溶液中离解成色素阴离子上染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在水中也带负电荷,染料和纤维之间存在电荷斥力,在染液中加入盐,可降低电荷斥力,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不同的直接染料盐的促染效果是不同的。分子中含磺酸基较多的盐效应直接染料,盐的促染作用显著,促染时盐应分批加入,以染料上染均匀。上染百分率低的直接染料需要多加盐,具体用量可根据染料品种和染色深度而定。匀染性要求高的浅色产品应适当减少盐的用量,以免造成局部上染不匀,出现色花等染疵。
阳离子染料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产生,20世纪50年代随着丙烯腈纤维的出现,瑞士Geigy公司和德国的Bayer公司相继开发出用于丙烯腈纤维的阳离子染料。我国在60年代初也相继研究开发生产出代多种阳离子染料。70年代又开发出第二代X型阳离子染料,扩大了色谱范围,改进了染色性能,考虑了三元色之间的配伍性。70年代试制生产了第三代M型阳离子染料,称之为迁移性阳离子染料,可适用于各种丙烯腈纤维染色。
世界生产染料的发达国家,其生产阳离子染料和碱性染料产量的总和只占染料总产量的10%以下。上世纪90年代中统计我国阳离子染料产量有2千多吨/年,只占染料总产量1%多,而且还部分出口。阳离子染料中以X型三原色和阳离子桃红FG及艳红5GN 为产量较大的品种。
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研究开发染色性能优良、性,结构新的品种,以及老产品工艺改进,节能降耗、三废治理等领域。
酞菁绿是酞菁蓝颜料,其中大部分的氢原子被氯取代。的强电负性的氯原子的分布影响的酞菁结构中的电子,将其吸收光谱。它是由氯化的酞菁蓝作为氯化钠和氯化铝的熔体,在升高的温度下被引入到其中氯。
酞菁绿的分子是高度稳定的。它们是耐碱,酸,溶剂,热和紫外线辐射。
酞青绿G,颜料绿7酞青蓝绿G(色粉、耐高温色粉、颜料)
呈鳞片状的铝粉或铝粉浆,因其颜色和泽如银,也称铝银粉、铝银浆、银粉。分浮型和非浮型两类。其良好的延展性在涂膜中可形成连续不断的铝膜,可掩盖针孔,减少渗透性。铝粉漆可反射60%以上的紫外线,用在面漆中可提高耐候性。制成醇酸耐热漆可以耐200℃左右的高温,并且常在有机硅涂料中使用,耐高温达600℃。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用铝粉锌粉制成66号灰色铝锌面漆,应用于南京长江大桥上面。片状的铝粉在漆膜层层重叠,与钢材底面平行,可以大大延缓外界腐蚀因子的渗透
(二)铝的粉末。用于制造导电塑料、导电涂料、导电黏结剂等
中国十分注重丙烯酸树脂的技术开发,先后引进多名行业内的工程师,在实验方法上使用系统的研究方法,不断进行总结和交流,从而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研发水平,同时也增强了丙烯酸树脂的研发实力。
中国丙烯酸树脂的品种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生产规模、工艺控制及部分特殊性能要求的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工艺控制与质量稳定性方面。因此,要在未来几年内,采用更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产品工艺控制能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特别是产品质量力求达到国外厂家的水平,是丙烯酸树脂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根本所在。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通用型丙烯酸树脂的利润在不断下跌,在此情况下,想要丙烯酸产品扩大利润,只有研发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产品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建筑涂料在所有涂料中所占的比例大。中国的建筑涂料在丙烯酸涂料中所占的比例为24%,处于世界中等发展水平。目前中国的年产量在50万吨左右,其中内墙占60%,外墙占25%,其他占15%。
虽然中国目前使用的涂料仍以中低档为主,但中国丙烯酸涂料的品种较,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并不在于涂料的品种,而是原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规模的差距。其中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起点较高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好。
硝基漆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于1935年开始生产和应用,当年美国生产硝基漆产量已达4230万加仑(合16000万立升)。硝基漆以它的干燥快、装饰性好、具有较好的户外耐候性等特点,并可打磨、擦蜡上光,以修饰漆膜在施工时造成的疵点等特性能,非常。当时只有硝基漆可以喷涂,适合大面积施工。美国杜邦公司的产品曾为世界条汽车车身涂装流水线采用。
50年代以后,随着涂料行业技术力量的发展壮大,国内涂料企业有条件改进老产品,研制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添置新设备,使硝基漆的生产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发展也较为迅速。当时生产的品种主要有:硝基底漆和腻子、硝基工业漆(内用硝基磁漆)、汽车喷漆(外用硝基漆)、木器漆、铅笔漆、皮革漆、塑料漆等。70年代以前,它属于装饰性好的涂料产品,产量逐年增长。到80年代中期,我国涂料产品按18大类进行统计后,它的产量和涂料合计总产量之比,还是相对稳定的。
随着涂料行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一批批新产品先后研制成功,许多合成树脂涂料相继涌现出来。为使涂料产品适应和满足国家工业建设的要求,原化工部在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方案时提出:"限制类(油脂漆、天然树脂漆、酚醛漆、沥青漆),改造两类即硝基漆、过氯乙烯漆,使其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合成树脂漆"。合成树脂漆的发展也挤掉了一部分硝基漆的市场。例如:60年代初,北京红狮涂料公司前身北京油漆厂与北京汽车修理厂合作,在国内将北京的无轨电车、公共汽车使用硝基漆涂装改为氨基醇酸烘漆,装饰质量和耐候性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延长这些车辆的维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