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同治年制瓷器哪里可以鉴定
-
面议
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当时制瓷的窘况,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变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这时,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绘画办公室自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同治瓷器延续了清中晚期间胎质相对较为粗糙的特征,当然官窑还是非常细致的。但是请注意,这一时期只有10几年的历史,所以很难在胎质上有本质的变化。同治瓷器在观察胎的过程中,更多的注重胎质是否干爽。很多现今仿的同治瓷器大多胎质湿润。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我们在关注瓷器的底胎时,大多数瓷器的底部都有露胎处。清代中晚期瓷器在鉴定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很难从胎的细密程度上看出真伪,更多的是看胎是否干爽。但是每一个人对于干爽的感觉是不同的,这里窍门来了,观察露胎处,在不同光影下有亮点类(反光点)似包浆一样的东西,且分布不均匀,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是干爽的胎质,是真家伙。如果没有亮点,且有细小的摩擦痕,可以断定是假货。这里说说中晚期瓷器的造假手段。景德镇对于仿造清中晚期瓷器可以说情有钟。因为年代相差不远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仿造,特别是柴窑烧造,胎的密度和颜色几乎是一样的,或者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