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新西卡灌浆料市场价格
-
面议
规范
JGJ 1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CECS 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11年由湖北中桥科技有限公司起草经无数论证通过的新标准)。
还有几本与加固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正在制定、修改过程中。
加固卸荷
加固一般都存在新加部分应力滞后的问题,为了使新老结构尽可能的共同受力,加固前先卸去原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加固后再重新施加是较好的方法。完全和卸荷可采用千斤顶反向加荷;简单卸荷可仅移去活荷载,并避免施工荷载。
构造措施
加固设计不属常规设计,设计师一般接触少,相关规范、标准、材料指标熟知程度也较差,有些加固方法目前尚未制订统一标准。设计师能注意到加固设计的主要方面,但构造措施常被遗漏,如应设置的附加锚固措施等,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在复杂、多重的加固设计中,与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沟通是必要的。
双组分
土木工程所用结构胶对强度、耐久性要求较高;但受施工环境、条件、工艺所限,又要求结构胶须常温不加热固化良好,有一定的操作时间(>30分钟),贮藏条件不苛刻,有稳定保质期,这个数字才能是灌浆料标准。
原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且符合GB 175的规定。采用其它水泥时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2、细骨料:应符合G B/T 14684规定的I类天然砂或人工砂。
3、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及JC4 76的规定。
4、 其它材料:GB/T50448-2008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灌浆料常规物理性质(新桥规提出的灌浆料性能指标)。
判别伪劣
个方面:流动度,流动度是指新拌灌浆料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填充模板的能力。流动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施工的难易和硬化灌浆料的质量,若灌浆料太干稠,则难以成型与密实,且容易造成内部或表面孔洞等缺陷;若灌浆料过稀,经搅拌后,容易出现水泥浆和水上浮而石英砂等骨料会下沉的分层离析现象,影响灌浆料质量的均匀性、成型的密实性。
第二个方面: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新拌灌浆料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得灌浆料能够保持整体均匀稳定的性能。黏聚性差的灌浆料,容易导致泥浆与骨料分离,浇注后容易出现蜂窝、空洞等现象。黏聚性过大,又容易导致灌浆料的流动度变差,流动到不到施工的位置,无法跟接触面更好的接触密实,影响浇灌质量。
第三个方面:保水性,保水性是指灌浆料有着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保水性好的灌浆料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保水性差的灌浆料中一部分水容易从内部析出至表面,在水渗流之处留下许多毛细管孔道,成为日后灌浆料的内部透水通道,出现这个问题,影响耐久性,冬天容易被冻裂。
目前高强灌浆料除应在;、无害、化、对水质及周围环境上加大力度外,还应加紧研究和解决中的难、新问题,复合化技术将是提高和满足各类功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