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古玉免费鉴定玉器
-
面议
铸造及形制特征辨伪
“蜂窝”是中国古代银锭通常具有的特征,从现代工业铸造银锭的角度看,蜂窝应是铸造缺陷,是要极力避免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蜂窝被视为铸造银锭专有的特征之一。真品银锭浇铸时,形成蜂窝状气泡,一般呈
圆球状空腔,内壁光洁。真品水坑银锭的双翅是在铸造过程中摇动熔化的银液形成的,一般是对称的,但由于银锭铸造过程偶然因素较多,存世的真品银锭有许多双翅并不均匀,有高,有低,但一般不会出现双翅反差的。而赝品银锭“荣县申解大顺元年分半征银伍十两……”,前翅高大,后翅没有起来,仅有一个高边而已,反差悬殊。亦如“大顺二年新繁县漕米银伍十两正……”,后翅已起,较低矮,前翅只有高沿,没有高起的薄翅,这都是伪造者在铸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浇铸温度等环节所致。
如果要问当今世界,地球人认知度高的宝石是什么?很多人反应一定是钻石。的确,钻石当之无愧是今天的“宝石”。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座钻石矿其实直到1871年才被发现。换句话说,人类真正有规模地开采加工钻石的历史,满打满算也不过区区三。那么,追溯人类的珠宝史,在钻石之前,地球人认知度高的宝石又是什么呢?
这回恐怕就未必所有人能够准确回答出来了,答案是玛瑙。
玛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多数玛瑙都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它们往往散落在地球表面。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学会挖地三尺开矿掘宝,古人在大地上劳作,打鱼捞虾种稻放牧,一不小心就能在地上捡到一块玛瑙。人类的原始审美取向,喜欢色彩艳丽的东西,东西方皆然,而玛瑙恰恰就是世界上颜色丰富艳丽的宝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古人偶然在河边捡到一块玛瑙,一看这玩意妖艳无比,简单磨一磨就灿烂如花,亮瞎一大片,于是或献之于部落,或私自留下佩戴于身,视为宝物。而玛瑙又刚好是全世界分布广泛的宝石,世界各大洲几乎都有丰富的玛瑙矿藏。所以古人捡到玛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高概率事件。可以说,玛瑙能成为全人类早普遍认知的宝石,简直就是上帝的安排。
清17/18世纪白玉龙尾觥,尺寸:高17.8厘米,估价:USD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USD 639,000
以上我所说的都是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去辨别玉器的真假,那么还有一类消费者,他们是无法去自己辨别的,那么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比较正规的鉴别帮忙进行鉴定,但是大家在找这些机构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因为现在市面上这样的机构非常的多在其中也有一些品质不好的公司或者是说不的公司,所以大家在找这些机构的时候需要多留一个心眼。或者是大家可以多去咨询一些公司,看他们的建议是否一致,这样也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好的判断
科技检测技术在文物艺术品鉴定中的应用现状
光探伤成像系统:可以利用
光穿透(不同材质、部位、厚度)器物时因透过x光强度不同所形成的灰度差而成像。该方法几乎适用任何质地的文物或艺术品,属无损分析鉴定。对青铜器、古陶瓷、书画(壁画、油画)可做分析鉴定。如对青铜器(X光片)可做铸造结构、(模糊或锈层下的)纹饰、铭文、修补痕迹做分析,对造假特征易辨识,易做出真伪判定。对古陶瓷和书画亦如此,尤其对古陶瓷的修补、模糊图案纹饰;书画的绘画特征、模糊或隐藏图案的揭示均有重要作用。
热释光光释光年代测量仪:可以用于对古代陶器、瓷器(三彩器)的年代测定或真伪鉴别。陶瓷器中一般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颗粒。陶瓷器后一次高温受热(如烧造)时,上述矿物中高能级中的电子向低能级跃迁并产生释光而清零。之后,在宇宙射线和埋藏土壤中放射性元素射线的不断辐照下,陶瓷器接收总吸收剂量,大量电子重新跃迁到高能级。测定陶瓷样品时,用人工(高温)加热或光激发,使电子重新从高能级跃迁产生光释光,测量光释光强度获知陶瓷器的总吸收剂量,而对特定年代和埋藏环境的陶瓷器,其年吸收剂量率为常数。于是,陶瓷器的
元朝时期也有许多鱼形圆雕玉器,元朝喜欢雕琢宽体的鳜鱼。
元代 玉鳜鱼
周身网状纹、撅嘴翘尾,与辽代时期的鱼形状相近(辽代也雕有许多宽体鳜鱼的造型,估计这样的纹饰应该出自一个玉器作坊之手)。
元代 玉鱼形饰 江苏无锡大浮乡钱裕墓出土
角兽的造型凶猛,带有羽,张口,突眼,蹲坐,姿态威武。
元代 白玉角兽 西安北郊六村堡出土
元代大的玉器是“渎山大玉海”,不仅器形硕大,而且琢工和纹饰也相当精美。
可以说是元朝玉器雕琢的代表之作。(器高70,口径135至182公分,大周长493,膛深55公分)
渎山大玉海 北京团城
元代因为也是游牧民族,对飞禽走兽的描绘也是多姿多彩,那些展翅欲飞的玉雁,姿态各异,活灵活现。
元代 白玉大雁 西安南郊东何家村出土
整体的带钩造型昨天文章已经介绍过了,元代的玉带钩与唐宋形式是一样的,但是雕工较粗,玉质也不是很好,具体区别看看昨天的文字。
元代 白玉苍龙教子玉带钩 西安小寨出土
龙耳活环尊,也是元代时期的一件艺术珍品。
器物高大,琢工精美,纹饰细腻。(高22.9公分)
元代 青玉龙纹双耳活环樽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