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香樟树种植基地
-
面议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是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优以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栽培较多。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低温-7℃以上地域。香樟对土壤要求不严,于深厚肥沃的粘壤土、砂壤土及酸性土、中性土中发育均佳,在含盐量0.2%以下的盐碱土内亦可生长。
香樟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香樟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厂绿化的好材料。香樟的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又是重要的环保树种。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
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排灌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壤土作圃地,忌选水地和碱性土。分别于冬初、播种前进行第1、2次耕耙,并底施腐熟厩肥22.5~30.0t/hm2或碳铵750kg/hm2、磷肥750kg/hm2、菜饼2250kg/hm2,然后筑成高床,床高、宽分别为35~50cm、1.2m。
待11月中旬浆果呈紫黑色时,选40年左右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采种。浆果采回后,放在水中浸泡2~3d,待果皮与种子分离时进行搓洗,将干净的种子拌草木灰脱脂12~24h,洗净阴干。种子千粒重120~130g,发芽率80%~90%。
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揭去稻草或地膜,有数片真叶时即可间苗,苗高约10cm时定苗,留苗量30万株/hm2左右。7月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秋末停止追肥、灌溉。追肥一般2~3次,3次追肥分别施尿素105~150、105~150、150kg/hm2,其中第3次加施磷肥112.5kg/hm2。一年生苗株高可达50cm以上,地径达0.7cm以上。香樟起苗时一定要坚持“要精不要多”的原则,要坚决弃掉小、弱、弯苗,以免培养出劣质苗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因此,苗木管理期间要适当处理,例如疏除叶片等。
因为香樟主根深而侧根少,所以育苗时要注意培育侧根。在苗圃中一般要经过2次移植,香樟树苗一般1年后好进行移苗,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小苗移植是剪去主根一段,只留10~15cm长即可。苗木移栽密度按0.5m×0.3m进行,以利于侧根、须根发育,同时为起苗带护根土做准备。一年生幼苗易受冻害,移栽时要剪掉晚秋梢,用稻草覆盖保墒。出圃苗标准:地径2~4cm,主干绿色,黑褐色苗木不宜栽植,因为树苗已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