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康熙时期郎红中的厚釉器(也称为呆釉),色如牛血,称为“牛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窑红中既有厚釉也有薄釉,薄釉器又被称为亮釉,色如鸡血般鲜艳被称为“鸡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但是古代郎红以铜为着色,与现代的铜元素为着色有着很大的差别,化工原料跟原矿原料完全是两种概念。以原矿材料烧成的郎红,颜色与肌理中会有细节的体现,如俗称的牛毛与兔毫,颜色更深,化工原料烧出的虽然也红,但层次难以凸显。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36
清康熙 郎窑红穿带直口瓶
H:21 cm
RMB: 300,
参阅:1.商务印书馆《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颜色釉》中的“康熙郎窑红穿带直口瓶”;
2.中国画报出版社《清代官窑瓷器史》,第92页“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又称为“郎红”,是清代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创烧的红釉,因其色彩如刚凝结的牛血红色,内有丝丝纹理,如同牛毛之状,色彩红艳鲜明而,也是康熙朝瓷器的名品。郎窑红釉有几种颜色:深如红黑,艳如牛血,淡如美人醉几种。它的着色剂是氧化铜,因窑内还原氛围不同颜色略有差异。本拍品为美人醉颜色而非牛血红,亦是郎窑红中较少见的颜色,相比牛血红的浓艳它更温文尔雅。
Lot6131
清康熙 郎窑红观音瓶
高44cm
成交价
RMB 575, 000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专场
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观音瓶,又称“观音尊”。口沿微侈,颈短而直,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器形规整,线条流畅。瓶通身满施郎窑红釉,釉面现玻璃光泽,开片均匀,口沿显白色,流釉近毛足,而工匠未加削磨,淋漓中白胎露出,保留质朴原始之痕迹,于郎窑传世品中极为希见,更证明其真品无疑。底釉开片呈米汤色。其釉色是典型郎窑红,“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视觉冲击,曾得乾隆皇帝“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之赞叹,乃清代单色釉中的名品,实为藏家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