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左岭老银元/铜币回收
-
¥1888.00
王茂田在晚清铸钱界极有名气,从官场上退下来之后,就在北京东安市场杂技场一带买了一块地,开设了一家古钱铺,名“义启斋”。那时玩近代金银币的风气国内尚未开始,王希贤慧眼,别树一帜,是位玩儿近代金银币的大家。
王希贤家住在北京北新桥南香饵胡同新安12号。他家的邻居中有一家号称“瑞府”的大户,住5号,是一家皇亲。五兄弟当中有一个是当过晚清户部尚书的大官,所以家中聚敛的财富多得不得了,可谓山堆海积。所谓光绪年间的“大清金币”(又称金大洋),诸如现在拍卖市场上拍到二十多万元一枚的“丙午年造”(1906年)、“丁未年造”(1907年)的库平一两金币,那时他家里多的是。这种金币是当年袁世凯当政时候所铸,是供奉给慈禧太后作为岁末赏赐用的,据说当时两种金币各铸造了一千枚,是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的。
可是以老袁的聪明,他虽有千虑,也曾有一失,铸出来的“大清金币”上面只有汉文,没有满文。慈禧太后看了当然不高兴,就把“大清金币”这档子“新生事物”一下子给否定了。如此一来这种大清金币一时就没了身价,世面没有正式流通过,当时的人都势利,谁也没拿老袁搞的金币当成一回事,“墙倒众人推”,人倒了,金币也只有进化金炉的份儿了。
就在人家往化金炉里扔金币的时候,王希贤却在暗自收集。王希贤眼看他的邻居“瑞府”一天天没落了,把家里的东西不断往外卖,王希贤就挑选他们家的钱币。他对付“瑞府”很有办法,他们要是拿出五枚金币,他就给六两黄金;要是拿出十枚金币,他就给十三两黄金,加三成。久而久之,“瑞府”里的金银币及其他珍贵古钱,都成了他的柜中之物了。
乾隆通宝在我们的钱币收藏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钱币,一般来说,品相比较好的普品市场价值在二十元左右,如果是美品的话估计还会更高一些。乾隆通宝的价值也受版本的影响,有些版本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例如,雕母和母钱这两种钱币数量较少,品相好的收藏价值可能会达到数百万元甚至,五帝钱是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据说有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等功效。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五帝钱大部分是仿品,真正到代的五帝钱价格较高,市场上的真品数量也不多。一般来说,保存完好的五帝钱的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具体价格还要根据其品相、年代、铸造工艺等因素来确定。
顺治通宝光背钱市价100左右,光背钱版别比较多,一般有常川顺等,川顺,斜川顺,单点通,双点通,尔宝,缶宝,连水治,异书等版别,其中连水治版市价较高,约在1000以上。山西大同扼晋、冀、内蒙古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此后管辖域不断扩大,管辖范围东至北京的居庸关,西起黄河转弯处的偏关,东西延绵千余公里,南北亦有数百公里。其范围之大,为明代的九边。到了崇祯朝末年,陕西延川人姜瓖时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此时大同地区所使用的流通货币是北直隶京版标准钱,直径26.7毫米,5.2克。该钱端庄周正,是崇祯通宝中较为规制的一种。
明末爆发了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为的农民起义,进而席卷中原地区,成燎原之势。起义军与明朝在反复较量中,也波及到姜瓖所镇守的大同。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闯王李自成亲率主力进破汾州(今山西汾阳),分向潞安(今山西长治)、河曲、静乐,遂长驱太原陷之,然后北向大同。大同总兵官姜瓖见情势不妙,秘密派人送上降表,有意归属大顺起义军。据《甲申传信录》载:“闯军遂入城,定之。绑姜瓖至,定其叛国之罪,欲斩之,奉闯将张天琳劝释,未戮。”三月六日,李自成离开大同时留下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掌控大同,而姜瓖虽然仍被封为总兵,但已无实权。此时大同地区流通的是起义军大顺政权的铸币“永昌通宝”西安版,直径24.5毫米,重4.11克。李自成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煤山,明王朝覆灭。进入京城的李自成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三桂起初有意归顺,率军离山海关进京,行至半路时得知其父吴襄在京遭农民军拷掠,于是打着为崇祯帝复仇旗号,拒降李自成,还师山海关。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吴军渐渐不支,迫于时局,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大顺军。李自成率残兵逃回京城。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随即将吴三桂一家老小全部抄斩。次日,李自成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率军退出北京城。本来就不被大顺政权重用的姜瓖有了自己的想法。崇祯十七年四月清将吴惟华率兵进攻大同,六月初六,姜瓖率亲信扑向帅府将大顺起义军守将柯天相、张天琳等杀死后,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仍旧被委以总兵职务,并协助清军镇压陕北大顺军高一功部。
从目前的出土和钱币研究上看,顺治通宝背右“同”钱,字体书法、形制大小均与崇祯通宝北直隶京版小平钱别无二致,其中有一种版式,“顺治”两字硕大,与“通宝”二字相比有失比例,此版应为大同局的早期铸钱,泉友称之为“巨字同”版,直径25.8毫米,重3.45克。它以崇祯北直隶京版光背钱为蓝本,将其祖模的“崇祯”二字改为“顺治”后翻铸造而成,故其文字比例失调,而到了中后期面文比例又逐步协调改善。顺治背右“同”钱的版别变化是改祖模铸造方式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目前面世的实物来看,又分为巨字同、标准版,开口同、阔页顺、临版右同等诸多版别。其中“临版开口同”,直径26毫米,重3.65克。值得一提的是,2010~2013年大同地区集中出土了大量的顺治通宝钱,不仅有典型的背右“同”钱,而且还出土了一些与之面文一致的背左“延”钱和背右“户”钱,直径24.6毫米,重3.42克。按照有关清史档案及钱币学理论所说,背“延”字钱应代表的是顺治三年开炉铸造的延绥局制钱,背“户”钱则是户部宝泉局早在顺治元年就在北京开铸的钱币。这两局的铸钱面文与右“同”版面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花钱源于汉代,早期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并不用于流通,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但种类繁多,诸如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与现在的纪念币有些相似,但用途更加广泛。“近10年来,花钱的价格涨了至少20倍,这与古钱币市场整体行情的上涨也有一定关系。比如10年前做这门生意的,普通的古钱币还有卖5毛的,现在至少都10元了;又如咸丰宝贵局的钱币2000年前后才卖5元,现在起码要100多元。至于现在3000~4000元的乾隆通宝花钱,10年前的身价也才一两百元。”
如今很多人以为的错币,事实上只是印刷瑕疵,根本算不上是错币。而且在目前的拍卖会上,错币的拍卖由于报价太高基本没人接手,可见错币更多地还是存在有价无市的炒作环境当中,很多人相信错版币值钱,错版币在如今人们的观念当中具有值的原因,无非是印钞厂对于钞票的控制十分严格,而且错币的出厂检测越来越,使得错币能够正常进入流通市场微乎其微。而收藏领域的“物以稀为贵”使得这些错币具有与众不同的收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