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卿浅绛彩价格及鉴定方法
-
面议
浅绛彩瓷器的特点:(1)浅绛彩纹饰绘画时,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用墨彩勾画图案,然后略加皴擦再涂上淡淡的赭红色、淡绿色等色彩,整个画面彩色柔和自然淡雅,给人以美的感受。(2)粉彩工匠绘画时,照样描摹,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很好地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故粉彩“板”而浅绛“活”。(3)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特别是官窑,由宫中出样,工匠照本描摹。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文”。(4)浅绛彩瓷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了瓷画的全新面貌。它将诗、书、画等艺术元素与瓷器制作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特艺术风格的瓷器作品,对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绛彩瓷的画师大多是文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有些人甚至是的书画家。这些文人画师在创作浅绛彩瓷时,不仅注重瓷器的实用性,更注重其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他们运用自己的绘画技巧和文学修养,将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创造出了具有特艺术风格的浅绛彩瓷作品。因此,浅绛彩瓷的画师通常是文人,他们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瓷器的实用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浅绛彩出现在道光晚期,同治到光绪时期达到了顶峰。浅绛彩到民国初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浅绛彩衰落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是,外国进口的洋彩,由于颜色鲜丽,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早年很多人都曾经画过浅绛彩,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民国初期新粉彩逐渐代替了浅绛彩;内因是,浅绛彩瓷多为文人画师所绘,其文化气息浓郁,但对画师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要能诗善画,这就决定了其率不高,不利于其长足发展。浅绛彩瓷直接在瓷器上作画,不用玻璃白打底,这样更容易脱彩,不利于长期保存。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
由于浅绛彩是“瓷器上的国画”,所以鉴定时,除了一些瓷器的鉴定方法外,也可借鉴一些书画的鉴定方法。浅绛彩瓷画一般多为名人所画,有自己特的画风,都落有题字和题款。这样我们在鉴定时,就可以从画风到题字、题款和同一画师的已知作品一一对比,很容易鉴定出真伪 。浅绛彩瓷器的款识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款、堂名款、作者姓名款、印章款等,鉴定时这些款识一定要和真品对照。题诗和画风,要注意其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
程门是公认的浅绛彩大家,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
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金品卿,为晚清极为的绘瓷名家。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供职景德镇御窑厂,他不仅擅长浅绛彩,而且还擅画粉彩,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与晚清名画家任伯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