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春雨孩子厌学辍学青少年教育学校
-
面议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普遍、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的危害性. 产生厌学的原因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失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拒绝学习,不是孩子的责任,至少不全是孩子的责任,它需要从父母自身开始修正,一点一滴,然后感染孩子。通过心理疏导和家庭治疗,父母和孩子共同改变,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尝试以下的方法:共同进退年龄小的孩子可以把学习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而年龄大的孩子需要同伴的相互鼓励和促进。在孩子们出现厌学,父母又手足无措时,找同学和朋友来共同帮助,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呵护好奇心父母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他一起去惊异、提问、讨论,共同做出结论。肯定评价孩子学习乐器或上兴趣班时,一定要不断地肯定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再引导他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断地鼓励才会使孩子对所需掌握的内容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才会越学越好。创造环境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孩子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取得良好效果。走出户外带孩子进入大自然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好还能指导参加一些实践,如让他自己收集种子、搞发芽的实验等,并鼓励他阅读有关书籍,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大叛逆期――宝宝叛逆期、儿童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在这几段时期,孩子的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常常表现出一些不听话、爱顶嘴等叛逆行为,让大人颇感烦恼。
一 是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 是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三 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青少年群体 叛逆少年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既然思想理论上的难点和热点所处的地位十分显著,它就应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这也需要有关部门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敢于探索和解决思想难点和热点问题。 分析问题 不断寻找新角度的灵活性原则 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思想政治问题。 当代人的求新、创新意识较强,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进行工作。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于运用演绎式的逻辑思维方法教育人,即先推出结论,再去举例论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对此十分熟悉,听了句话,就能推测出后面所有的内容,这就谈不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了。如果改换为归纳的逻辑思维方法,就会使论证具有新意,便于青少年容易接受。青少年一般不易想到的思路,就是容易解开问题症结的佳角度。
青少年 青年一般是指15~45周岁的人。 根据生理的身体发育划分: 0(初生)-6岁为婴幼儿;7-12岁为少儿;13-17岁为青少年;18-45岁为青年;46-69岁为中年;>69岁为老年。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