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承接项目融资报告有哪些公司企业融资用报告书
-
面议
保险业市场拓展有力
2012年,全市保费收入331.03亿元;2015年突破500亿大关,达514.58亿元。2021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969.53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3.7亿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9.6%,人身险保费收入752.32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13.8%。2021年,全市保险赔付支出305.61亿元,是2012年的3.3倍,年均增长14.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7.7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年均增长12.4%,人身险赔付支出154.5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年均增长16.4%。2021年全市保险密度23018.06元,是2012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7%,保险深度33.47%,比2012年提高0.62个百分点。
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实现量质双增
以来,全市银行间市场充分发挥在债券市场的主板地位优势,发行规模扩大,发行期限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全市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1832.7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42笔、1592.8亿元,分别增长41.5%、42.1%;全市共有86家非金融企业、6家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其中有11家主体实现发行。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方面,发行超短期融资券403.3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106.6亿元,发行中期票据661.6亿元,发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354.1亿元,发行资产支持票据67.2亿元,有效满足了投融资各方对发行期限、发行方式等多维度的个性化需求。金融类债券方面,发行永续债券40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9.9亿元、专项金融债券100亿元,普通金融债50亿元,有效满足了金融机构对补充资本、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支持领域信贷投放的需求。
此外,人民银行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7399亿元,用好用足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末,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9个百分点。
“截至去年年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6.4万亿元,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说。
“在欧美主要经济体大幅快速加息的情况下,我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宣昌能表示,2022年,我国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年低34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