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园式、滚园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郎窑红,又称为“郎红”,是清代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创烧的红釉,因其色彩如刚凝结的牛血红色,内有丝丝纹理,如同牛毛之状,色彩红艳鲜明而,也是康熙朝瓷器的名品。郎窑红釉有几种颜色:深如红黑,艳如牛血,淡如美人醉几种。它的着色剂是氧化铜,因窑内还原氛围不同颜色略有差异。本拍品为美人醉颜色而非牛血红,亦是郎窑红中较少见的颜色,相比牛血红的浓艳它更温文尔雅。
郎窑,清代的官窑之一,以康熙时仿明代宣德宝石红釉而蜚声。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蓝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故名“郎窑”。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的郎窑红,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色深红者猩红夺目,而亦有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因其“垂釉”工艺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然实际传世品中亦有一定数量为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由于郎窑红的釉料制作和烧成温度极难掌握,所以清代景德镇流传有“若要穷,烧郎红”之俗语,也为郎窑红名贵之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