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公分金枝槐,金枝金叶槐
-
¥80.00
金枝槐锥状花序,顶生,长25-28厘米,花梗较短,花萼呈吊钟状,具灰色绒毛,花冠黄色,具短的小柄。荚果,串状,长2.0-6.0厘米,直径8-12米米,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叶;花萼浅钟状,种子间缢缩不明显,种子排列较紧密,果皮肉质,成熟后不开裂,有种子1-6粒,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8-10月。
金枝槐苗木常用嫁接繁殖,用国槐做砧木。
国槐砧木的播种育苗:一般亩产国槐苗5500株,常规育苗,当国槐苗高0.4-0.6米时,可以进行金枝槐的嫁接。
金枝槐采种:中国北方地区9-10月开始采种,选择的国槐植株,进行果实采集,果实采集后,用清水浸泡,人工揉搓去掉果皮,清水冲洗,选择健康无杂质的种子,阴干,之后冷藏待用。
整地:整地前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牛马粪为主,亩施肥800千克,均匀施肥,深翻地35厘米,耙细,做大垄。
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金枝槐种子处理。北方地区4-5月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用50-60℃的热水进行浸种,待水自然冷时,观察膨胀的种子,如果没有膨胀的种子,4小时之后,重复浸种,直到有膨胀的种子,取出膨胀的种子,对没有膨胀的种子继续重复浸种,当绝大部分种子膨胀后,即可播种。
绑缚:用塑料带从接口上边开始绑缠,把金枝槐接口缠满,不留空隙,叶芽和叶柄要留在外边。
嫁接后管理:金枝槐嫁接后要随时观察嫁接口的变化,观察细菌感染和接口成活情况。当接穗的叶柄用手轻轻一碰马上脱落时,且接穗的皮色呈鲜绿色,说明嫁接苗基本成活。叶柄触碰不掉的,且接穗呈现干枯状,说明嫁接苗没成活,需要及时进行补接。
刺吸类害虫
槐蚜每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刺吸汁液为害,导致被害嫩梢萎缩,妨碍生长,受害花序不能开花,同时诱发煤污病。每年3月上中旬开始大量繁殖,4月份产生有翅蚜,5月份迁飞至树上为害,5-6月与8月份为害严重。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树盘杂草的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朱砂叶螨,每年发生多代,以受精雌螨在土块孔隙、皮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在叶背面为害,受害叶片初呈黄色小斑点,后扩展到全叶,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刺吸类害虫的防控技术主要有:
农业防治:落叶后,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树盘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绑药环防治:发生初期或越冬卵孵化后卷叶前,在树干基部绑药环(用药棉蘸吸8-10倍杀虫剂,外用塑料包裹)药杀。化学
药剂防治:初龄若虫大发生期,分别对树冠喷10%吡虫啉3000倍液、1.8%虫螨克2000倍液防治。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昆虫,控制为害。
金枝槐叶部病害可用农业防治:冬季清除枯枝、落叶,集中销毁,减少越冬病源;加强抚育,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健壮树体。
金枝槐干部病害
主要是腐烂病。该病主要为害主干和枝条,分枯梢和干腐两种类型,以干腐型较常见。枯梢型多发生在侧枝及顶梢上,3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盛期,初期病部皮层变色,失水枯死;干腐型多发生在西南方向冻伤、灼伤等处的主干和大枝上,溃疡面初期呈暗褐色水渍状、菱形,有酒糟味,腐烂变软后失水下陷,有时龟裂,病斑扩大至树干一周时上部枯死。
金枝槐叶部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3次,抑制夏孢子萌发。
干部病害防控技术
加强树木肥水等养护管理以增强抗病能力;树干涂白,防止病菌侵入并有杀菌作用;对新移栽树,及时浇水保墒,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加强管护,尽量避免树干受机械损伤;发现伤口或病斑,及时涂抹杀菌剂,如15%氢氧化钠溶液、20倍波尔多液或30倍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雨季空气湿度大时,用50%退菌特200倍液喷干,防止病菌传播为害;对大病斑,可在病斑上涂砷平液或不脱酚洗油等防治。
养干是培养树干的方法,截干和养干是培养金枝槐基础干形的重要措施之一。金枝槐具体的截干方法如下:
1.在进行截干前先对榆树砧木进行养根。一般在 ,先在确定好的位置截断树头,控制其生长,在开春季节将采选好的金枝槐接穗嫁接而成;
2.第二年新枝萌芽生长后要及时对枝条进行修正,采用摘叶,抹芽的办法保留主干,加强水肥管理,使养分全部集中到金枝槐接穗的生长上;
截干后的苗木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若此时发生了主干,分枝向侧方生长的现象,则不能按照原先预定的嫁接高度,而应选取低于弯曲的高度截取嫁接。
将金枝槐过多,过密的芽,叶,枝用剪枝剪掉,使金枝槐的树冠内部的枝条能够均匀平衡。抹芽的时期:以5-6公分金枝槐的枝,叶基部未木质化时进行为宜。此时操作方便,养分消耗少,利于苗木整体生长。一般在初夏进行。进入夏季后,要随时检查主干及留下的基础骨架上是否还有过密的枝,芽,叶。如果还有要随时去除。盛夏时期,一般不进行抹芽和摘叶,以免造成过大的伤口,难以愈合而影响5-6公分金枝槐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