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字画如何出手
-
面议
郑板桥(1693-1765 ),清代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荣宝斋推出的首届范曾先生书画作品及木版水印作品个展,展览展出了范曾先生精心创作的书画及历年来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范曾先生木版水印作品数十件。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直播展览实况,吸引了广大观众驻足欣赏。自2004年以来,范曾先生在荣宝斋举办了十几年“范曾作品展”已然成为书画艺术界的一段佳话,此次推出的范曾先生木版水印作品也再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苏徐州人。13岁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年以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作为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同一题材的作品存世7幅,且件件精良。而其背后也暗含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可染《万山红遍》
1964年上拍2015年中国嘉德秋拍 75.5cm x 45.5cm
李可染的画作能让市场和学术双重认可,得力于他大量的长途写生,观山览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李可染对崇山密林的表现,尤其对“逆光”的表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离朦胧、流光萦回,成为其山水画主要的艺术特征。《鲁迅故乡绍兴》、《江城朝雾》等都是其早期的写生佳作。
1954年,时年47岁的李可染与张仃、罗铭赴江南写生三个月。李可染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自励,他自释“胆”者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是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这两句印语也成为了李可染一生对待艺术和做人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