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御制珐琅彩瓷器鉴定
-
面议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
珐琅彩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创烧成功的,属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烧造并且供宫廷御用的瓷器。其性质是宫廷玩赏器或宗教、祭祀供器。珐琅彩瓷器大多为小件器,成本(比如以胶体金加入彩料,制作金红),对制作工艺的要求比较高,产量很低,因而传世品很少。在鉴定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珐琅彩瓷仅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烧造。如果在市面上看到其它时期竟然也有“珐琅彩瓷”,就要怀疑其真实性。
①瓷胎:除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白瓷胎之外,康熙珐琅彩也有用宜兴紫砂陶胎的,紫砂胎多画牡丹,器形多盖碗、茶壶;②装饰:康熙珐琅彩少有白釉珐琅彩,多见色地珐琅彩,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白、紫、豆绿、胭脂等;③造型:大件器少见,有少量瓶类器型。常见碗、盘、杯、碟、盒、壶等小件器。④珐琅料:康熙时期,珐琅料全靠进口,此时创烧成功的胭脂红,以胶体金为着色剂,是我国古瓷早的金红色;⑤款识:康熙珐琅彩瓷多在器底书楷书四字双行的“康熙御制”款,写款采用青花、胭脂红、紫彩、黑彩等彩绘料。
造型方面:乾隆珐琅彩造型更奇巧,比如双连瓶(也叫合欢瓶),除了碗、盘、杯、盒等小件器之外,还有胆瓶、葫芦瓶、灯笼瓶、玉壶春瓶等瓶类造型;②纹饰方面:乾隆珐琅彩瓷更华丽繁缛;③装饰色彩:乾隆珐琅彩的颜色缤纷多彩,但是由于基本不用大红大绿之色,所以彩绘不会显得俗艳。需要注意的是,乾隆时期流行色地加开光的装饰,开光之内大多绘山水、花鸟、人物(也有西洋人物),并且配以相应诗文,也有题写乾隆御制诗的瓷器;④烧造时间及特点:乾隆早期,珐琅彩瓷沿袭雍正时期风格,较多;乾隆晚期,制作工艺逐渐粗率不堪,乃至于后停烧;⑤特别注意的鉴定细节之一,书写“古月轩”款鼻烟壶和器物,均为清代嘉庆、道光及民国时期所作仿品,并非康雍乾时期的器物。
藏品规格:H:18.4cm
起拍价:SGD 11,170,000
成交价:SGD 15,000,000(折合人民币:8,021万)
拍卖专场:2023年9月30日新加坡拍卖-瓷器专场
藏品描述:御制珐琅彩“祥云瑞神速”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槌瓶,瓶身饰四圆形开光,内绘庭院景致、四时花卉,巧妙动人,和谐统一,让人联想起中国南方园林月洞门。构图典雅,寓意吉庆。四时花卉,以南天竹及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徵夏天,以萱草及罂粟寓意秋天,以终年花开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现冬天,精制白瓷绘饰入微,媲美北京玻璃胎画珐琅器。瓶肩所绘螭龙纹带,异于景德镇所绘仿古青铜螭龙纹。对瓶所施釉彩新奇,颜色多样,艳丽瞩目,细如仰莲瓣纹等副纹饰也施五色,与景德镇常见粉彩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