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回收钴酸锂电池正极黑粉回收工厂
-
面议
高镍三元是驱动新能源车里程普遍提升至600km以上的重要技术路径,因此也是电池企业抢占市场的必争之地。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销量高的特斯拉,很大一部分采用了松下NCA和LG新能源的NCM811电池,大部分欧洲一线车企也更青睐811电池;全球各大主流电池厂也都在加快高镍低钴电池的开发量产进程。
据华安证券报告数据显示,容百高镍产量占比70%左右,处于高镍三元地位,巴莫、贝特瑞与邦普则处于行业第二梯队,当升科技、长远锂科、杉杉股份、振华新材等企业距离TOP4都有一定的差距,处于行业第三梯队。
相比于锂离子电池的其他原材料,正极材料的品种更加多样化,生产工艺也更加复杂,品质失效的风险也就更大,因而对其质量管理的要求也就更高。该文从材料使用者的角度谈一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常见的失效形式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正极材料生产工序较多,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金属异物引入的风险,这就对材料供应商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及现场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材料供应商往往由于成本限制,其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生产制造工序断点较多,不可控的风险增加。因此,电池制造商为了电池性能稳定,预防自放电发生,推动材料供应商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防止金属异物引入
对于电池制造商而言,正极材料批次间差异越小、一致性越好,成品电池的性能才能越稳定。大家都知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批次稳定性差,在制浆时往往由于批次波动大,每批次浆料的粘度和固含量都不稳定,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需要不停地调整工艺去适应
但如果这种大颗粒的成分不确定,是其它金属异物,那样已经制成的浆料就要全部报废,带来的损失是的。出现这种异常,应是材料供应商内部的质量管理出了问题,大部分正极材料的生产都有过筛工序,筛网有无破损、是否及时检查和更换,如果筛网破损有无防呆措施,出厂检验时是否进行大颗粒的检测等工作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