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0cm高香樟树小苗,樟
-
面议
樟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具梗,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
香樟(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
香樟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冷。它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散发樟树的特有清香气息,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圆锥花序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
生长习性
适应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在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海拔可达1000米。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沟谷中,也常有栽培。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生于深厚肥沃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根系发达,深根性,抗倒能力强。
苗木培育
圃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排灌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壤土作圃地,忌选水地和碱性土。分别于冬初、播种前进行第1、2次耕耙,并底施腐熟厩肥22.5~30.0t/hm2或碳铵750kg/hm2、磷肥750kg/hm2、菜饼2250kg/hm2,然后筑成高床,床高、宽分别为35~50cm、1.2m。
种子采集
待11月中旬浆果呈紫黑色时,选40年左右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采种。浆果采回后,放在水中浸泡2~3d,待果皮与种子分离时进行搓洗,将干净的种子拌草木灰脱脂12~24h,洗净阴干。种子千粒重120~130g,发芽率80%~90%。
香樟树的生长习性:香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香樟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