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重庆南岸仪器校准机构-校正计量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重庆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2016年由广东世通出资1500余万元成立。公司拥有自主产权实验大楼,地址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区科技园联东U谷科技园内,是国家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贯标企业。
重庆世通仪器检测校准中心实验室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2020年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认可,认可号L13133。2021年获DILAC认可。实验室校准源,校准检测覆盖范围广。中心设有:力学、长度、衡器、电学、电磁、热工、几何量、工程建筑等校准检测实验室。
重庆实验室作为西南服务中心,通过本地化运营,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式,快速相应,提升服务质量,围绕“服务促发展”的工作主线,打通西南地区服务网格化,已与西南地区众多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服务,效率”是西南地区客户对重庆世通的肯定,未来世通仪器检测将不断壮大技术服务团队,以创新为动力,着力西南检测校准服务高地,让服务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为西南地区企业发展蓄力加码。
一、本公司服务范围:
电学类: 万用表、电感电容测试仪、网络分析仪、绝缘导通测试仪、综合测试仪、功率校准器、插头线综合测试仪、插头线压降测试仪、漏电起痕试验机、安规综合测试仪、音频阻抗仪、极性测试仪、线圈测试仪、电机综合测试仪、二次电池测试系统、多功能校准源、指针功率表、晶体管图示仪、分流器、
示波器、离子风机、功率计、电桥、信号发生器、失真度测量仪.频谱分析仪、变频电源、电位差计、高阻计、欧姆表、耐压测试仪、绝缘耐压测试仪、直流稳压电源、电子负载、静电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综合测试仪、线材测试仪、表面电阻测试仪、毫伏表、安规综合测试仪、电容箱、火花机、晶体管图示仪、电池综合测试仪、电力谐波分析仪、匝间试验仪、锂电池保护测试仪、…….
今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风雨,历程,见证了民族历史命运深刻改变的伟大转折,镌刻下中国人民坚定迈向复兴的丰功伟绩。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计量事业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参数量值传递到多技术综合计量、从分散到统一的艰苦创业道路。

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对长度计量基准和有效对量值传递系统,致使制造炮和炮弹工厂的量值不统一,导致发生无坐力炮膛炸和近炸等严重事故,在付出了血的代价后,有关领导和工业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决定在我国创防计量工作。

1952年2月,主管工业的重工业部兵工局决定在第四研究所筹建一个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和一个精密测量室,从事研究枪、炮口径量规和枪弹、炮弹尺寸样板的制造和测量工作,利用校准样板来统一各生产厂所生产产品的量值。计量从此诞生。

195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兵部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划归部五院,并成立了五院二分院,在二分院成立测试处,建立了无线电标准仪器室(即科工委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的前身)。五院一分院,导弹试验训练基地和核试验基地也建立了测试处,与武器研制,试验任务配套。当时,五院副院长钱学森主管计量工作。

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苏联的撤退,“三年困难时期”和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建设造成了的困难和破坏。在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广大计量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奋力开拓,把计量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破坏,计量出现了前进中的困难,计量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怀疑,对计量是否有必要存在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召开军民座谈会,统一对计量的认识;召开两次工作会议,促进工业计量的发展;召开北京座谈会,加强技术的计量工作;开展“五查”整顿工作,提高计量整体水平。终,70年代这十年间,经过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计量拨乱反正,统一了认识,在调整中不断前进。

到了20世纪80年代,是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作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技术基础,计量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并在联合和统一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为科研、试验、生产、使用中的量值统一,确保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大型试验的成功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是在这期间,航天工业部二院计量站(现航天二院二〇三所)被确定为科工委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其中,1983年,科工委在北京召开了次计量工作会议。聂荣臻副给会议写了贺信,他在信中强调指出:科技要发展,计量须。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计量更是重要。

20世纪90年代,是计量实现统一后得到快速发展、取得成就的年代。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计量通过两次计量工作会议和“八五”“九五”计划,在计量机构建设、技术手段建设、计量法制建设、计量队伍建设、规范计量活动以及加快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计量为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计量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更加规范管理。明确了地方科技工业管理部门、集团公司、计量技术机构等各方计量工作职责和要求;明确了计量技术规范全过程闭环管理程序和要求;规范了计量标识的印制和使用,提升了计量的整体形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起,我国计量事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运行有效和持续改进的计量监督管理体系与计量技术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工业技术的进步,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与计量事业共同成长的还有老一辈的计量人,其中航天二院203所原副总工程师、总计量师叶德培就是其中一位。

1955年,上海女八中的毕业生叶德培,被保送至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两年后,她离开俄院,进入清华大学学习雷达技术。这期间,叶德培加入了中国,并在毕业前夕申请入伍,成为计量战线的一员。叶德培刚入伍时,计量正处于初创时期。一次,某型号被发现整批弹不合格。经过她和同事们分析查找,查明问题的根源是衰减器的校准曲线有误。通过这次事件,她真正意识到,计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武器的性能。从此,她爱上了计量,在计量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

20世纪80年代初,叶德培担任了203所无线电计量室的领导工作。在她的下,全室大力拓展计量服务领域,积极引进设备,开展测试方法研究。在她的下,室里气氛好、人气旺,成为一个很有凝聚力的集体,这种优良的工作氛围一直延续至今。

90年代初,叶德培担任了203所副总工程师、总计量师。她认为,203所应当在每个五年上一个台阶。在她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203所在毫米波计量测试技术、网络化管理的建立方面迅速发展,同时更新了不少系统的测试设备,为203所终成为国家认可实验室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所内计量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技术水平处于系统的地位。

叶德培虽长期在技术一线工作,但在理论上也建树颇丰。这些年来,她担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名词术语委员,为此不懈努力了十几年。“测量不确定度”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建议用于评定测量结果的新概念,但国内一直未能很好的引入。叶德培经过数年的努力,先后将国际《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导则》译为中文,并写成教材进行推广。她本人也成为国内研究“测量不确定度”的。叶德培还多次参与了计量“国军标”的制定工作,经常为计量人员讲课。

“铸科技之尺,量国民经济之天”的“铸尺量天”,便是计量人的初心与精神。叶德培等老一辈计量人始终恪守着作为一名员的信念,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了新中国计量事业,填补了计量史上的多项空白,培养见证了一代代计量人从懵懂到功勋的成长,实现了新中国计量事业由起步到腾飞的跨越,开拓了新中国计量史从星火到燎原的伟大成就。

作为新时代计量人,我们理应接过老一辈计量人的旗帜,以“严而又严、慎而又慎、细而又细”的标准,在党中央领导下,直面挑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使计量事业更上一层楼。

世通仪器检测在全国有多个实验室欢迎来电咨询:陈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等等)均可上门检测,校准证书带CNAS,出证书快,证书可加急,(主要业务: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仪器校验,仪器外校,仪器校正,仪器测量,仪器测试,仪器标定,仪表计量,仪表校准,仪表检测,仪表校验,仪表外校,仪表校正,仪表测量,仪表测试,仪表标定,量具计量,量具校准,量具检测,量具校验,量具外校,量具校正,量具测试,量具测量,量具标定,器具计量,器具校准,器具检测,器具校验,器具外校,器具校正,器具测量,器具测试,器具标定,设备计量,设备校准,设备检测,设备校验,设备外校,设备校正,设备测量,设备测试,设备标定,仪器检验,仪表检验,量具检验,器具检验,设备检验)报价流程:发公司名称和仪器清单-收到清单开始报价-价格合适预排时间上门检测或者寄实验室检测-检测好1-5天出证书-寄回证书-付款。一、质量(重量)计量成语及其启示

  说说与质量(重量)有关的一个成语——“斤斤计较”。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这是一首赞扬武王和成康之治的诗,意思是“从成康时代起,拥有天下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这里的“斤斤”形容明察。虽然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但无论从原始释义还是计量角度看,“斤斤计较”无疑都有其正面含义,强调做事要严谨、细致。

  科学发展,在“科学”,也就是要按自然规律,遵循一定的规则去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要以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在有些地方在制定某项政策或作出某项决策时,没有认真调查研究,没有做到明察秋毫,造成出台的政策没有可行性,导致决策失败,给社会事业和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因此,从“明察”的本义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少不了“斤斤计较”的精神。

二、长度计量成语及其启示

  长度是计量方面非常重要并且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参数,因此,说完质量和时间,不能不说说长度方面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成语出自屈原的《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在度量衡上尺要大于寸,尺比寸长;但若是尺跟里比,自然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寸跟毫厘比,那自然也就显得长了。因此,世上没有的东西,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尺有所短说明再厉害的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寸有所长则是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不能因为有短处而妄自菲薄。

  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有差距不是大问题,至少我们还有一些技术是世界的,比如航空航天领域、电信领域、基因领域等。从另一方面看,有差距,我们才有目标,才有分秒必争奋起直追的动力。一句话,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更要了解自己的短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三、计量误差成语及其启示

  后想说的一个成语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成语出自《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意思是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是一个包含着计量哲学理念的成语,个人理解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否则越走离目标越远;二是小错误的累加,终可能会形成致命的大错误。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也曾经有过方向性的错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明察秋毫,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然后以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落实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改进和调整已经不适应现状的一些目标,使目标更科学,更可行,这样就不致于在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就定错调、走错路,或者方向对了,但没有适时调整目标而越走越远,这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我们落实科学友展观的启示。

  从以上计量成语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几种精神我们不难看出,计量对中国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就形成了一种特的文化,那就是计量文化。反过来看,这种计量文化也已融入中国整体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并且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世通仪器检测在全国有多个实验室欢迎来电咨询:陈工(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安徽,浙江,江西等等)均可上门检测,校准证书带CNAS,出证书快,证书可加急,(主要业务: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仪器校验,仪器外校,仪器校正,仪器测量,仪器测试,仪器标定,仪表计量,仪表校准,仪表检测,仪表校验,仪表外校,仪表校正,仪表测量,仪表测试,仪表标定,量具计量,量具校准,量具检测,量具校验,量具外校,量具校正,量具测试,量具测量,量具标定,器具计量,器具校准,器具检测,器具校验,器具外校,器具校正,器具测量,器具测试,器具标定,设备计量,设备校准,设备检测,设备校验,设备外校,设备校正,设备测量,设备测试,设备标定,仪器检验,仪表检验,量具检验,器具检验,设备检验)报价流程:发公司名称和仪器清单-收到清单开始报价-价格合适预排时间上门检测或者寄实验室检测-检测好1-5天出证书-寄回证书-付款。春秋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建立的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直接影响经济的变革;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崩溃,诸侯逐渐变为私有,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周平王东迁后,各诸侯国使用各种办法和手段,积极发展各自的实力,新旧势力斗争日益激烈,甚至度量衡也被利用为夺取政权的手段之一,其中齐国的例子具有代表性。齐国原本姓姜,是西周姜太公的后裔,战国时被田氏取代,虽然国号仍为齐,但政权已改由田氏家族掌管了,历史上称为“田氏代齐”。

“大斗”与“小斗”之争


春秋早期地处东方的齐国,滨海而地沃,有渔盐之利。姜太公被封为齐侯后,十分重视发展经济,至齐桓公(前685~前643年)时,已成为中原早的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统治之间的争权夺利,各种矛盾凸显。到了齐景公(前547~前490年)继位前后,社会矛盾已达尖锐化程度,姜姓齐国一天天走着下坡路,在旧势力日趋解体的过程中,新兴势力逐步发展。在这种新旧势力消长的过程中,以田氏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日益壮大。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齐景公与晏婴同游少海,登上观景台,齐景公环视着齐国的大好河山,不胜感慨地对晏婴说,太美了,这样伟大、壮丽的河山,不知将来属于谁了。晏婴毫不掩饰地回答:现在的姜姓齐国不久就会被田氏所取代。因为田氏家族深得民心,他们对上笼络重臣,对下私自用“大斗斛、区、釜出贷,小斗斛、区、釜收之”;“君重敛而田氏厚施”,所以民众都扶老携幼地投靠田氏了。尽管晏婴如此直言进谏,却并没有引起齐景公的重视。《左传》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详细的记述:公元前538年,晏婴出使晋国,受到上宾规格的接待,在宴会上,晋国大夫叔向趁酒酣耳热之际,向晏婴讨教,问起他对时政的看法,晏婴十分感慨地说了一段话:“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战国时,田陈读音相近,故田氏又作陈氏)。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如无获民,将焉辟之?”类似的记载还见于《史记》等重要古籍中。

如前所述,春秋早期,齐国已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曾被列为五霸。当时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管仲主张发展工商业,同时建议废除王制,实行依法治国。还特别强调统一度量衡的政治理念。然而,这一思想并未引起重视。谁曾料到这种失误竟会被田氏家族利用,成为夺权斗争的手段。

田氏代齐这场政治斗争绝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代人的耕耘,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取得成功。度量衡在这场斗争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故事还得从头说起。田氏是春秋时期陈国厉公(公元前706~前700年)的后代,陈厉公的儿子叫陈完。相传有一次,周国的太史路过陈国,陈厉公就请他为子孙们占卜,太史看完卜兆后说,陈完的子孙有取得国家的可能,但不都是陈国而是姜姓齐国。后来陈国发生了叛乱,陈完就逃出了陈国来到了齐国,这时正是齐桓公四年。齐桓公要立他为相,陈完推辞说,我是逃难在外的人,哪能占据这样高的位置呢?齐桓公就让他当了工正(管理工商业的官吏),并改叫田完。从此田氏便在齐国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为新兴势力的代表。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各种改革,并展开与以齐国国君为代表的旧势力的斗争。到了齐景公时代,奴隶主对平民残酷的压榨、无情的杀戮,致使受刖刑(一种酷刑,砍掉一只脚)的人多致使齐国“市”上草鞋跌价而义足涨价,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另一方面,田氏家族已经过多代人的惨淡经营,传到田僖(xi)子时代,家族势力更加壮大。田氏即趁民不聊生之时机,向民众施以小恵,竟无视官府的禁令,私设“家量”。当民众遇到灾荒或缴不上赋税而向他借贷时,常常用“家量”(大斗)借出,以“公量”(小斗)收回,正是以度量衡为手段,笼络了人心,同时也是与旧势力相抗衡的一种手段。田氏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晏婴的高度重视,他力谏齐景公,希望们不要太奢侈,减轻民众的赋税。齐景公非但不听,还把晏婴打发到晋国,这才有晏婴与叔向的谈话,在酒过三巡后发表了上述一番言论。

田氏代齐并统一度量衡


齐景公逝后,齐国又因统治内部发生斗争,田僖子趁机当上了国相,开始执掌了齐国大权。田僖子逝,田成子立为相时,感到夺取齐国政权之时机已到,一方面效仿前辈们以大斗借贷小斗收回的手段笼络民心,把广大民众聚集到自己身边;另一方面他还大力发展经济,在田氏管辖的范围内整顿物价 ,繁荣市场。据史书记载,当时在田氏采邑内,山里出的竹木、海里产的鱼虾十分丰富,而且价格还很便宜,与国君控制的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百姓欢呼着田氏“爱之如父母,归之如流水”,田氏家族的势力已足够壮大。至公元前404年,终于用武力夺取了姜姓齐国的政权,史称田齐。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田氏家族始终利用以家量贷,以公量收的办法。在取得政权后,又立即以“家量”为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废除了旧时齐国的“公量”,这一事实可以从出土的器物中得到证实。1857年,在齐国故地山东出土了置于“左关”地方征收赋税的三件大型量器:“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左关铜 ”。经过实际测量,铜 容2070毫升,两件铜釜分别容20460毫升、20580毫升,正是十进位制。此外,近几十年,在齐国故地出土了一些量器,其中有6件型制相仿的铜量,其容量皆合当时的5升和10升,而在临淄出土的多件陶量中,有两件自铭为“ ”(升),约合209毫升,约相当于“铜 ”的十分之一。“ ”很可能是一斗的容量。

综上所引史书以及实物互为佐证,可对齐国容量制度作如下分析:齐国早在春秋时期已有一套完整的容量制度:①4升=1豆、4豆=1区、4区=1釜、10釜=1钟;②齐国除了有全国通行的“公量”制外,田氏还自立了一种“家量”,家量比公量大了五分之一,由于“家量”未被禁止,常常在陈氏家族认为有必要时与“公量”并用;③齐国旧有的“公量”是豆、区、釜、钟制,皆为四进位,釜至钟为十进位;田氏代齐后,量制已采用当时在各国比较通行的升、斗、斛制,改四进为五进位,并逐步形成升、斗、釜(斛)十进位制,后废除了齐国的旧制,并与其他各诸侯国基本保持一致。所见齐国量器多为战国后期,故皆多为十进位制。

下一条:陕西铜川量具计量机构-器具校准检测机构
广东省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重庆南岸仪器校准机构-校正计量”详细介绍
广东省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主营:仪器计量,仪器校准,仪器检测,服务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