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宣德时期青花瓷如何鉴定真假
-
面议
宣德青花的釉泡问题,宣德青花的釉泡是大、中、小分布在釉膜下的。所谓釉膜是古玩行中的称谓,实际上它是连续相玻璃介质上面的一层硅磷胶 它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悬浮在釉面下,这是由于胎釉原料中的吸附水,结构水,以及自然水在沸点以上的高温中汽化而形成、受高热膨胀直向釉面冲刺,一直冲到硅磷胶下面,无力再冲破而停留,这样就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分布不均而悬浮的釉泡,而这种釉泡它是受到釉的化学结构、釉的细度以及高温黏度和窑温制约的。宣德釉富含碱金属元素,故高温黏稠度大,釉泡的冲刺阻力也就大;由于水分含量分布不均,所以也就形成大小不同高低参差的悬浮气泡在硅磷胶下面。这就是宣德釉泡形成的机理,
宣青釉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釉厚处泛青,釉薄处泛微黄的釉面;这也是识别宣青真假的一个方面。在现代史上有位明清瓷器鉴定孙瀛洲先生,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凡款色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里足内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青色者,具备这三个特点,虽无橘皮棕眼,也无疑是真品。”这是前辈的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后辈借鉴。其实孙先生所说“虽无橘皮棕眼也是真品”潜台词也就是宣青橘皮棕眼仍为要素。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二朝,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不仔细对比辨别、观察分析,极易混淆。
宣德青花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青花发色青翠沉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结晶斑系钴料中窜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腹上留白处书青花六字单行款“大明宣德年制”。此类花浇似乎深得雍正帝(1723-35在位)青睐,两幅雍正《古玩图》,记录清世宗御藏珍器,分别断代1728及1729年,画中可见三件早明花浇,形饰相近,下承木座,其一出自大维德爵士旧藏,现存大英博物馆,其二现存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见《盛世华章》,英国艺术学院,伦敦,2005-6年,编号168 and 169。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花浇
高13.4厘米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5355号
成交价:人民币 15,525,000
备注:
1. 仇焱之先生“抗希斋”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