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山西珐琅彩拍卖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彩和蓝有什么区别:
说起蓝,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珐琅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实上,这两种器物所采用的原料珐琅是相同的,只是制作工艺大相径庭罢了。珐琅,是古代琉璃的一种,属于硼酸玻璃。珐琅工艺始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公元6世纪左右),在12-13世纪达到高峰,并向世界各地输出,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已经传入中国。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明朝年间广泛流行,且当时以富贵华丽的蓝色制品为出色,而习称“蓝”。珐琅彩瓷器的学名为“瓷胎画珐琅”,历史也比不上蓝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现的新品种。

珐琅彩制作精美是清代瓷器中的珍品,也是珍玩器物,其制作成本。珐琅彩是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的:先由宫廷画师出具样稿,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由景德镇御窑瓷厂选用好的原料烧制上好的素胎,然后送往紫禁城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宫廷画师绘画、填彩,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烧好后,送到京师由宫廷画师绘画,在宫中二次入窑烧成。珐琅彩原属清宫秘藏,由于是专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珐琅彩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而依照的讲述,雍正珐琅彩之所以呈现如此的形貌,与当时的帝王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雍正珐琅彩

和清代各帝一样,严肃苛刻雍正对瓷器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不但时常把玩欣赏,还直接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去,于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导下,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珐琅彩瓷新的探索。

雍正是一位审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为了将自己的追求融入的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对常用的宫廷器皿纹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而前朝所制的康熙珐琅彩瓷主要采用的是色彩单一,品种不多的进口珐琅料,无法满足皇帝要求。为此造办处的工匠们不得不开始了国产原料的试制,所幸凭借国人的智慧,在雍正六年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多种的淡雅色彩为雍正珐琅彩瓷上,多姿的纹饰提供丰富的色彩。

下一条:仪器鉴定古董
河南省大益中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山西珐琅彩拍卖”详细介绍
河南省大益中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营:在线鉴宝,鉴宝海选,河南鉴宝组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珐琅彩拍卖信息

最新信息推荐

拨打电话